第二十六章采邑改革

    第二十六章采邑改革 (第2/3页)

想到底如何才能让田地的产出高一点。其实这件事情何止是芸姚在想,很多人都在想,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种子的改良一直在做,每年国都都要筛选最好的种子发放下去。之所以不允许贵族们自己保留种子也是为了确保种植的产量能提升一点。

    西周的田分为上中下三种,上田肥力最强产出最多,中下田产出小,而且有时候还要休耕,就是停一年不能耕种了,都是为了保证土地的肥力。却依旧是一年一熟,各种产量低下。

    要解决粮食不够的问题也只能去开垦更多的土地,去征服更多的野人,然后才能确保国人的粮食供给没有问题。想要全天下,包括野人都吃饱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是华夷之辩,华夏文明就是国人,至于其他人就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西周是农业文明,比周边依靠采集和游牧生存的文明已经先进很多了,华夏文明花费了万年时间才驯服牲口、培植作物,不可能说到现在就靠芸姚这个穿越者一下子攀升科技树。

    怎么样才能吃饱饭?

    唯有田里出产多,才有养猪养羊的饲料,才能让采邑的日子好起来。经历了这场大雨后,芸姚突然感觉自己过去十二年太无动于衷了,太缺乏主观能动性了,有些事情还是应该做的,正好这次大胜牟家,大家凝聚力提升了不少,要不要先在采邑里做些改革呢?

    就算田里的产出不能增加,也可以用一些其他的办法增加抗风险的能力,自己采邑的抗险能力太差了,只要一年没收成就肯定得饿死人。

    自己的十五里土地里都有些什么,河、树、田、土,芦苇,竹子。

    树最少,竹子还行,芦苇最多。

    首先得多种树,然后就是想办法把竹子芦苇做成可以赚钱的东西。特别是芦苇,长得飞快,是可持续再生的。

    本来芸姚想要烧制陶器,可是要燃料,把树全砍光了也烧不出多少陶器,所以要种树,木材可是战略物质。

    竹子能做竹篮之类的手工艺作品能换钱,那芦苇呢?产量最充分的芦苇要是不用起来,那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