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锦衣酷刑

    第5章 锦衣酷刑 (第2/3页)

是为我大明的前途堪忧,眼下闯贼士气正盛,而我大明的军士自宁武关之后再无周遇吉之将,有的只是大同宣府之流的降将怂兵,兵无斗志。各路勤王之师远水不解近渴,因此方才王公公之言,在下不敢苟同,换句话说靠这几万锦衣卫根本挡不住闯贼的铁蹄,当务之急我们锦衣卫不是守城,应该干锦衣卫应干之事,杀奸除恶,保护皇上,才是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刘卫国看来,眼前的大明朝并非是无解。倘若锦衣卫如果能够杀掉擅自开城迎闯的奸贼,明军能够多守几日坚城,让吴三桂和黄德公的勤王之师开到,或许能够下活大明朝这盘残棋。

    或者城破之后,他们保着皇上撤退,也一定能够延续大明朝的生命。

    什么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据历史记载城破当晚,除了李若琏等少部分战死之外,以骆养性为首的数万锦衣卫集体降闯,崇祯皇上拿着三眼枪,带着太监兵,亲自冲杀,欲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成国公朱纯臣那狗贼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崇祯皇上成了光杆司令,迫不得已才跑到煤山上吊。

    当时如果朱由检身边有几万锦衣卫誓死追随,大明朝的历史或许就改写了。

    崇祯皇上临死说的话一点都不假: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为亡国之臣!诸臣误国。这里面的诸臣当然也包括锦衣卫的将领。

    身为熟知明末历史的穿越者,刘卫国当然得竭力改变现状,有所作为,改写历史,倘若随波逐流,听之任之,岂不是枉自穿越了这一回?

    但是刘卫国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锦衣卫千户按说官职已经不小了,但是分跟谁比,在这种场合他只能是人微言轻。

    也忘记了这是在大明朝,君权神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的旨意下,当臣子的只能是服从,明目张胆的质疑厂公和皇上,纯粹是作死之举。

    因此刘卫国此言一出,引来了一片哗然。

    “刘千户肯定是疯了,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