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公道

    第3章:公道 (第2/3页)

马上就出锅!别一个劲儿地催了。”母亲方淑芬说着,就掀开了柴锅的大木盖子。

    二十来个闪着亮光,黄灿灿的玉米面窝头,在热气腾腾的白雾中显现出来。

    “真好啊!还有榆钱儿!”二哥赵强走近看着,嘴里称赞不断,“呵呵,今天没掺高粱面。”

    大哥赵刚笑着说:“今天是咱爸的生日!”

    赵强也对父亲笑了笑,就要伸手去拿窝头。

    “先去洗手、洗脸!我煮个汤,再炒个韭菜鹌鹑蛋。”母亲方淑芬说着,吩咐老四赵德把窝头拿出来。

    兄弟几个洗了手脸,和父亲说笑着在生产队干活的见闻,以及挣得的工分,是否公平合理。

    赵玥知道,现在的土地大多还是村里共有。村民们仍是一起参与进公社生产队的劳动,以工分的形式计算酬劳。

    记工分的方式,在其它地区已经逐步退出,但像永乐村这样的贫困村落,仍然保留着一部分这样的形式,还要等两三年后,才会最终消除。

    以一个十八岁以上、健康男性劳动力计算,标准的话,就是每天可以得到的工分是十分(另有不同劳动内容的区别,比如给生产队放羊或者种地,记分也不一样)。一个工分,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大致在1角钱至五角钱之间。

    永乐村这里,目前每个工分还只有三角钱。有的时候,遇到天灾等情况,工分更低至一角钱,甚至几分钱。

    这些钱每年结算一次,还要扣除社员的口粮,以及日常可能发生的借贷。最终能够到手的,多的也就是二三百元钱,平均来看,百十元的为多。

    女人,以及年龄小,或是体弱者,再就是怠工偷懒的人,就要由生产队长和公社书记、村长、村支书、会计等人,进行合理评定,酌情减少。

    永乐村因为地处丘陵地带,可耕种的土地并不多。

    除了给公家种地以外,赵家也分了少量的“自留地”。按人头来算,每人大约是一分地左右。而且,这些地块,是零散地分布在各山脚,或者生产队土地的边缘角落。

    老大赵刚和老二赵强,既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又需要人手帮忙种地,这两人也就只能退了学,专心帮助父亲务农。

    今天因为父亲过生日,两个儿子就没有在生产队吃饭,而是赶回了家中。

    父亲听儿子们说着劳动见闻,也不时地给予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