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天下英才入我彀中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四百零六章 天下英才入我彀中 (第1/3页)

    武赫六年二月初九,春闱日。

    宣室殿内,皇帝徐宗文正在召见中枢大臣商议今年春闱大计。

    “九品中正刚完成定品,今年的春闱朕欲以辅机为此次殿试主考官,不知你们以为如何?”

    宁制九品中正与科举制并行,九品中正制以郡小中正,州大中正品评家世、品行为主,然后定品报吏部,由吏部上报内阁审核,皇帝御笔批准后下发至中书省复核,再发门下省三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方可授予官职。

    科举制则更为复杂,每年夏季先在各县举行院试,又称之为夏闱,参加者为普通士子,合格者为生员,称秀才。

    院试之后,同年秋季在各郡举行府试,又称秋闱,由各县秀才参加考试,通过者为举人,可为吏。

    府试之后,同年冬季在各州举行会试,又称冬闱,由各郡举人参加考试,取五百人,通过者授予贡士,可为官。

    会试之后,明年春季在洛阳举行殿试,又称春闱,通过者称之为进士,取二百名。

    “陛下!臣以老迈,且内阁诸事冗杂,老臣早已不胜繁巨,哪里还能抽得身来主持春闱大计,守约刚卸任吏部尚书,不如让守约来出任殿试主考官一职。”

    裴卿望着身侧的郗俭,笑着说道:“一来守约作为内阁次辅,有这个资格,二来嘛守约身为中书令,数年来勤于王事,德高望重,由他来做天下士子的老师,没有人敢不信服的。”

    “当然了,这只是老臣的一些鄙薄浅陋之见,如何抉择自然还需陛下乾纲独断!”裴卿久在中枢,对于皇权和相权之间的分寸把握的非常好。

    徐宗文摸着渐长的四寸美须,露出满意的微笑:“既如此,那就让守约出任殿试的主考官。”

    “臣谢陛下!”郗俭对于这个机会自然是十分珍惜,能有机会成为殿试主考官意味着距离桃李满天下不远了。

    “那朕就等着你替天下选才了。”

    郗俭笑了笑,恭敬地拱了拱:“抡才大典乃国家大计,臣一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徐宗文点了点头,随后举起手中一本奏疏:“这是张令君举荐国子监祭酒王献之为殿试副考官的奏疏。”

    “这些都是百官举荐主考官和副考官的奏疏,朕一大早就看了,到现在也没有看完。”徐宗文将目光放在众臣身上,巡视一遍后征求意见。

    最后定下王献之为其中一位副考官,还有一位暂定。

    根据内阁、吏部、礼部制定的科举法,规定每年分四季举行县试、郡试、州试和殿试。

    春闱、夏闱、秋闱、冬闱每年举行,

    春闱在京都举行,由内阁大学士主持。

    夏闱在县中举行,由县教谕主持。

    秋闱在郡内举行,由郡学政主持。

    冬闱在各州举行,由州学政主持。

    殿试之后的面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亲自测试二十名进士,亲自授予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名次。

    宁朝科举因为起自武赫五年夏,所以以夏闱为首,从县开始为朝廷遴选人才,经过大半年的科举进行到了春闱阶段,共有二百名进士参加殿试。

    二月初十,皇帝钦定宁朝第一次殿试由内阁次辅、承明殿大学士、中书令、吏部尚书、申国公郗俭出任主考官,副考官则由新任国子监祭酒王献之与散骑常侍徐广担任。

    王献之是王羲之之子,王羲之又是晋世以来书法造诣较高的大家,可谓是人尽皆知,而实际上王献之之书法造诣不输乃父,甚至更胜一筹,这却是鲜为人知的了。

    何广出自东海徐氏别支中的东莞一房,算是宗室远支。其学问渊博,起家谢玄的大都督从事西曹,历任镇北将军参军、秘书郎、员外散骑侍郎、祠部郎、著作佐郎、散骑常侍、大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