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九章 看不透的结局

    第两百一十九章 看不透的结局 (第2/3页)

次,寿星首席,长老次席,国王前席,行者、八戒、沙僧侧席……

    那么他们到底在搞啥子鬼呢?

    其实寿星这是在替如来佛祖考验唐僧,要解开这么谜题,就得从孙悟空假冒的唐僧,到底掏出了几颗心?

    而这十七颗心中,偏偏没有国丈想要的黑心,那么这个国丈为什么要唐僧的黑心呢?

    我们看唐僧这一路走来,萌生了太多的心思,当初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儿,那就是狠毒心;在通天河执意要西去,不顾陈家庄人民的死活,那就是利名心、不善心;在女儿国不假思索就要孙悟空去寻落胎水,那就是杀害心;类似的事情太多了,包括在比丘国,他还拥有一颗恐惧心:

    忽闻此言,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三藏战兢兢,爬起来,扯着行者,哀告道……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那三藏听见行者现了相,在空中降妖,吓得魂飞魄散……

    类似的太多了,我们英勇神武的唐僧怎么在比丘国变成这个怂样?要知道接这个活也是唐僧接的,怎么一听说国丈要他的心,把他吓成这个熊样?

    其实对他的考验不仅仅是这些,虽然他过了怜悯心这一关,愿意救这些孩子,但是恐惧心是没有过的。在朝堂上还有一场精彩的辩论,这个辩论我在后期的文章中会专门拿出来讲的,这场辩论的主题就是佛道到底哪家是好的?

    但是唐僧稀里哗啦说了那么多,并没有一句说到点子上,而且他引用的经典却都是道家经典,难道他不一心向佛?

    再有,最后他们成为了祭祀的神,硬是待了个月的时间,难道唐僧忘记了当年自己在通天河执意要走的事?怎么到这里又不急了?

    一拥回城……这家也开宴,那家也设席……将有个月,才得离城……

    整场考验,唐僧是不合格的,甚至都没有胆量去跟国丈对峙,吓得愿意做孙悟空的徒弟,最后用尿泥糊脸装悟空……

    随着西天越来越近,想不到已经取经十来年的唐僧,还是毫无长进,也难怪最后在凌云渡,已经取代孙悟空的六耳猕猴会把唐僧推下水淹死?因为他实在是烂泥糊不上墙,达不到成佛的标准啊!

    佛祖尚有割肉喂鹰的举动,而唐僧却不肯用一命换1111命,这个形象怎么能高大上?

    在比丘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白面狐狸精了,那么她又是什么来路呢?跟鹿精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比丘国其实就是寿星坐骑白鹿精,替如来佛祖考验唐僧是否有一颗佛心,可是考察的结果让大家非常失望,唐僧还是那个唐僧,贪生怕死,没有成佛的觉悟。

    包括他之前的犯戒多次,在比丘国也没有表现出怜悯心,在朝堂上跟白鹿精的佛道论也没有说到点子上,甚至引用的竟然是全真教的典故,当然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一点:

    佛祖尚有割肉喂鹰的举动,而唐僧可以用一颗心换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命,可惜他退缩了,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觉悟,也表明他无法成佛。反而是“孙悟空”,趁着这个机会展现了自己的十七颗心,让佛祖非常满意!

    在比丘国,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物,那就是白面狐狸精,她被忽略到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地步,却成了众人的替罪羊,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前面我也讲过,比丘国的白鹿精就是寿星安排下来的,而寿星又是听从了如来佛祖的安排,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了的!

    包括土地的话,也揭示了这里发生的一切确实是设计好的:

    土地道:“……大圣想是自比丘国来的?”

    孙悟空一提清华庄的名字,土地就知道他是从哪来的,可见,土地是知道这个妖怪的踪迹的:

    土地叩头道:“望大圣恕罪……如我泄漏他事,就来欺凌,故此未获……”

    这也是非常奇怪的地方,他说的“事”自然就是白鹿精的秘密之事,可是这么秘密的事,白鹿精竟然告诉了土地?

    显然这里的土地也是一个演员角色,就跟我们玩游戏时的指路人一样,告诉了孙悟空如何开启清华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