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西施宋玉

    18 西施宋玉 (第2/3页)

就过来了,怎么样,这些衣服成品没有辜负你的期望吧?现在板都已经打好,各类布料也已经备好,工人们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你一声令下,就能批量生产了。”

    林蕴颖高兴地说:“太好了。月娥姨,你太棒了。就是目前数量还不能确定,明天临清一中所有毕业班学生都会到校预估高考分数,到时候我会统计一下人数,您给我一下每种款式的报价,到时候让同学们自主选择。”

    刘月娥说:“是这样的,我想着这些衣服以前从没有人穿过,又是一次性的,只能在特定场合穿穿,如果定价高了怕是没人购买,所以我想这第一批咱们就定价低一点,让利百分之五十给学生们,你觉得怎么样?”

    听了刘月娥的话,林蕴颖考虑了一下,说实话,她还从来没有考虑过利润问题,她的初衷就是把自己热爱的汉服提前发展壮大,让大家领略到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为了这个目的,她不惜拿出祖辈给自己的遗产,但是现在想想,现实中,要做任何事情,其实都少不了钱财做后盾,要想把这个事业做大,自己必须要考虑到盈利问题。

    于是她详细询问了刘月娥各种成本支出,在她看来,前世因为汉服的兴起,各类汉服店铺像雨后春笋般开张,有滥竽充数的,有价格低廉的,特别高档的也有,但是价格高昂,在她看来,刘月娥服装厂生产的这批汉服已经达到前世汉服兴盛时期高档货的标准,如果拿到淘宝去卖,一件最便宜也得定价千元以上。

    可是听刘月娥的意思,这些汉服的所有成本加在一起只有300元左右,最昂贵的也不超过500,所以,刘月娥的意思是加百分之30到50利润即可,把大部分款式的定价控制在500元以内。

    林蕴颖想走精品路线,她觉得如果一开始就在价位上妥协,把价格定低,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汉服整体质量的下降,把它拉入到低档服饰的行列。

    于是她跟刘月娥说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她说:“月娥姨,我觉得这批服装的成本不仅仅是人工和物料,还有独一无二的设计和它所蕴含的文化,它本身就是高雅的阳春白雪,不是需要所有人接受的下里巴人,所以我认为必须明确汉服作为高档服饰的定位。”

    听了林蕴颖的话,刘月娥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的服装厂能建起来靠的是自己勤劳手巧肯吃苦,可是自己格局毕竟是小了,所以服装厂从建成起,绝大部分的业务都是给别的品牌做代工,从没有想过创立自己的品牌,所以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看到自己厂里工人们加班加点做成的精美服装被委托的品牌方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出去,她们这些人却只能拿微薄的计件工资,她也曾不平过,但是受自身能力有限,只能维持现状。

    所以碰到林蕴颖,亲眼见识到她的能力和魄力,刘月娥感到自己快要破产的服装厂有救了。她拉起林蕴颖的手,诚恳的说:“蕴颖,姨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