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半穿甲高爆战斗部”

    第十七章 “半穿甲高爆战斗部” (第2/3页)

的方式,跟神风飞机也非常的类似,主要的攻击能力的来源不是飞机本身,而是飞机携带的炸弹。

    导弹身上带的这个炸弹,被统一称为“战斗部”,它和飞机携带的航空炸弹一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类型,可以更换。

    早期冥河类导弹用是“聚能穿甲爆破战斗部”,后来逐步换成半穿甲战斗部了。

    战斗部前端是坚硬的带尖的弹头,有一定的穿甲能力,而后半部分就是个铁皮炸弹,战斗部总体的装药比例超过30%甚至50%。

    前半部分砸穿目标船体,后半部分跟着进入船体内部爆炸,从而造成大量的伤害。

    这种战斗部对无装甲、低装甲军舰,杀伤力远高于二战时代的战列舰炮击,因为它装药都是上百公斤起步的,而最大的舰炮的高爆弹装药也只有六七十公斤而已。

    小重庆的本体是八十年代初服役的型号,携带的导弹也是后期型号的“海鹰-1甲”。

    海鹰-1甲导弹用的就是这种“半穿甲战斗部”,重量513公斤,装药量约为240公斤。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后来出现了新型的“半穿甲自锻破片战斗部”的东西。

    高爆部分周围镶嵌着朝外的紫铜药罩,借助爆炸的能量软化变形,通过类似吹塑的过程,瞬间制造大量的“子炮弹”。

    具体的打击效果,有些近似于“集束炸弹”,能把周围的人和东西都打个粉碎,最新的反舰导弹基本都是这种战斗部。

    (集束炸弹被认为过于残忍,有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禁用公约,但不包括美、俄、中、以等主要生产国……)

    根据科研设备的测算,如果要把后世的“半穿甲自锻破片战斗部”,从无到有的研发出来,稍微需要多一点的时间。

    许星辰的时间比较紧,而且自锻破片对舰娘的用处应该不大,她们肚子里面没有人。

    许星辰暂时放弃了远期目标,用最为基本的半穿甲战斗部作为基础,去改造成穿甲能力更强的新型战斗部。

    这个科研项目的内容,其实就是增加原战斗部的穿甲部分比例,同时修缮整体的外形,做成更适合穿甲的形状。

    整体的科研难度非常低,用科研设备的模拟功能,简单测算过几次之后,许星辰就得到了两种不同级别的战斗部的参数。

    许星辰暂时将其分别命名为:“甲型穿甲战斗部”、“乙型穿甲战斗部”。

    甲型半穿甲战斗部:保持原战斗部513公斤的总重量不变,将穿甲部分重量增加到350公斤,直径限制在240毫米。

    以海鹰-1甲导弹携带,走高空弹道俯冲攻击,速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