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第2/3页)

,也说明了频“生”枝节,意“气”用事,都“不能解决问题”。理性的沟通交流,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彼此互惠。

    佛光山开山之初,我即本着为民谋福的心念,请相关部门为大树乡铺柏油路,并且三次翻新重整。此外,我还请电信局设置自动电话,请自来水厂安装自来水,请邮政局在当地设立邮政代办所,请客运公司兴立站牌。接着又创建幼稚园、中学,解决附近孩童就学问题;成立佛光山慈悲基金会,以施棺、施诊、冬令救济等来嘉惠乡民。甚至我们提供工作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繁荣;年终举行联欢晚会,让大家共享福利。

    此等微薄善意,从来不敢四处张扬,更不望有所回报,无奈中国人向来无视于宗教的文教慈善功用,再加上有心人士的唆使耸动,十多年前,山下悍民竟然在“信徒香会”时团团围山,要胁我们让山后农民自由通行,运送水果。僧信二众咸感愤怒,山内山外弥漫着一片火暴气氛,我力劝徒众一忍再忍,不可冲动,因为“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深怨怼,徒令亲者痛,仇者快。后来为息事宁人,由佛光山提供土地,干后山另辟产业道路。

    本以为至此一切皆休,没想到近日乡代又鼓动乡民以不实的毁谤,与佛光山抗争。我们虽有意沟通,派人解释说明,但对方却无心续谊,一再恶言相向,长此以往,终非究竟。所谓“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我们痛下决心,订于明年五月十六日起,实行“封山”,并借此让徒众摒除外缘,充实弘法能力,提升度众层次。

    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和一位长老法师同往台东监狱布教,当天我开示“脱苦的方法——忏悔、发愿”。次日,我们转往屏东监狱说法,没想到该长老讲演的内容和我前一天所说的完全相同。轮到我的时候,我不疾不徐地说:“我也来跟各位讲脱苦的方法……”一直讲到最后,我才道出:“脱苦的方法是:第一、我们要念观世音菩萨——了生;第二、我们要念阿弥陀佛——脱死。”台下掌声不断,事后这位长老和我说:“我吓了一跳,以为你也要讲忏悔、发愿。”我想:当时如果我心生怨怒,必定自乱阵脚,无法在台上侃侃而谈。古德云:“宁静致远。”“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心平气和,才能长养智慧,止于至善。

    三四十年前,台湾民风保守,女性地位低落,比丘以“八敬法”为借口,使得尼僧更无出头之日。我却一改常态,接引女性青年弘法利生,并且设立女众佛教学院,培养人才,凡此均遭致恶意中伤,但是我自认为所当为,一点也不生气。如今佛光山有许多比丘尼在大学任教,著作等身;学有专精者甚至还到男众佛学院授课;而享誉世界,获得金鼎奖的《佛光大辞典》,其编辑群也全都是佛光山的比丘尼。我数十年的奋斗,可说没有白费。

    三十多年前,我想在台北兴办“台湾佛教研究院”,到处借场地,几乎到了磕头的地步,却没有人首肯,我也不曾动怒,自惭空有一腔热血,没有能力,也是枉然,所以率领学生回山煮面供众,以劳力换取办学基金,反而使徒众更珍惜深造求学的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