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错失良机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不要错失良机 (第1/3页)

    一九五三年,我常在宜兰弘法,后来创设了一个幼稚园,那时有七八位年轻小姐担任老师。我见她们很有学习性,便省吃俭用,凑出一笔经费,作为车资,经常送她们到台北、板桥接受幼教师资的讲习。她们每每在即将出发之前,一再问我:“师父!我们真的要去吗?我们走了,谁来教幼稚园呢?”我回答她们:“我也会带幼稚园,你们快去吧!不要错失良机!”她们学成回来之后,继续担任教职,将幼稚园办得比以前更有声有色,学生人数竟达五百余人之多,在当时可说是台湾之冠。后来她们陆续随我出家,其中就有现在的慈嘉、慈容、慈惠。

    十多年后,在佛光山草创初期,正是财务最拮据的时候,我又陆续送慈惠、慈嘉、慈怡、慈庄、慈容等人去日本留学。她们甚至在临上飞机时,频频问我:“师父!我们一个个走了,您一个人怎么能料理开山那么多事情呢?”我依然以平静的口气回答她们:“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你们不要犹豫迟疑,错失了良机!”她们毕业归来之后,帮我办理各种文教事业,佛光山因此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后来,我又送了一些徒众继续到世界各国去深造,但也有一些没有条件留学的弟子,自己前来要求留学,我回答他们:“你们留在山上好好学习行政、法务,不要错失良机!”一些弟子听从我的劝告,继续留在佛光山多方参与,现在都已是住持一方,“良机”无限,他们都很感谢我当年的苦心;一些弟子一意孤行,后来学无所成,悔不当初,才知道自己没有条件,即使争取到机会,也不是“良机”。所以,什么是“良机”?我觉得:有未来性,能利己利人的机会,才是“良机”。回想我并无聪明才智,境遇也不是很好,但是仍能为佛教创出一番天地,“没有错失良机”正是重要因素之一。

    即以读书深造为例,过去我还在焦山佛学院念书的时候,曾有机会可以进师范学院念书,但师父却以苛责的语言回绝了我,而送我的师弟今慈去念大学。后来师弟还俗,我才恍然大悟,伟大的师父严厉地骂我,是故意用一种激烈的方式,让我“不要错失良机”。

    来到台湾之后,我遇到曾在天宁佛学院担任教务主任的圆明法师,一九五一年,他获得台湾佛教会的奖学金赴日留学,大家对他寄予厚望,只可惜他也像许多到日本留学的年轻比丘一样,滞留当地,后来听说在大学教书,兼开补习班,将会终此一生。记得当时的我居无定所,一文不名,既没有圆明法师这么好的机缘,也没有同门师兄弟得以依靠,但凭一股爱教热忱,在各处弘法布教,却因此结下许多法缘,开拓日后广大的人生。所以,机会来了,不见得好,如果一念之差,随波逐流,反而“错失其他真正的良机”;没有机会,却能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一种潜在的“良机”。

    四十年前,因为我经常为了护持正法、厘清佛教的原则,而在报章杂志上扫除邪见;又写了一本《释迦牟尼佛传》,引起日本大正大学的注意,一九五七年寄给我一纸博士班入学通知单,希望我前往就读。当时我想:这个机会实在太好了,我要努力读书,将来学成归来,服务大众,好为中国比丘争一口气,让大家知道不是每一个人到了日本就会变节还俗。既而又想:“我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在台湾这片佛教沙漠之中开辟了一些绿洲,如果我去了日本,有谁能继续我的愿心,将菩提种子遍撒台湾各个角落呢?”正在犹豫的时候,高雄万隆酱园的朱殿元居士得知这个消息,焦急地跑来问我:“你已经是我们的师父了,为什么还要去日本当学生呢?”我突然醒悟:“此时此刻,我何必为了博士虚名争一口气远赴东瀛呢?我留在台湾好好耕耘这一片净土,如果能让佛教拥有光明的前途,就足以证明比博士学位更为重要!”后来事实证明:我虽然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但是我并“没有错失良机”。在此二十年后,美国东方大学颁给我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这么多年来,我看尽世事起伏,往往发现:人,之所以会“错失良机”,大多在于私心自蔽,以致自他受害。原来所谓“良机”,是要自他欢喜,彼此有益,公私两利才可。

    像太虚大师因为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组团到国外宣扬国威,揭穿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宣传,获得英、美、锡、缅等国的支持,使得八年抗战终于胜利成功,所以无论在朝在野,声望都很高,这本来是振兴佛教的“良机”,但由于佛教守旧派的僧伽不肯合作,以致功败垂成,令人扼腕。记得当时我等一批僧青年为了响应他的号召,曾在南京组织佛教青年会,准备如火如荼,有一番作为,可惜后来因为会内有人捣蛋而使会务告终,就这样丢失了“良机”,当时我的心中真是悲愤填膺,但又徒呼奈何!

    一九四九年,来到台湾,在佛教地位低落的当时,曾遭遇一段困厄的时期,但我并不气馁,依然为弘扬佛法而奔走,或救济风灾、震灾,或到监狱讲经说教,或到乡间海边弘法,或编印发行杂志,或许是因为如此,得到多位教界前辈的垂爱,给予我发展的机会,只可惜因缘不具,仍然不能圆满所愿。像慈航法师曾介绍我到嘉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