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浸润在语言中的力量
121 浸润在语言中的力量 (第2/3页)
翻开,便能够听到来自两千多年前圣贤的读书之声。
不过,那那个时候,应该不能够称之为读书,而只是老师与弟子之间的交谈。
此刻,巨大的竹简构筑出了一副崭新的天地。
在上面,有日月山河,有江山社稷。
而孔子和他的七十二个弟子,深深的扎根在上面,以一种挺拔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面对这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的至圣先师,所有人心中的敬意,相当的浓厚。
哪怕是在幼儿阶段,有关于孔子的言行,都是课堂上的必学篇章。
越是长大,便学的越多,而且学的每一篇,基本都是需要考试的东西。
这也就意味着,在场二十万观众,基本上都能吟诵出几句孔子的知名论述。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还有什么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仁义礼智信之类的言论,几乎都是人人熟知。
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
因此,当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出现在观众面前之时,绝大部分的观众,送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掌声如雷,只因在舞台上的人,是传说中的孔子。
在场的观众,基本都是孔子言行的受益者。
电视机前,当观众们见到白发苍苍的孔子之时,内心中一根看不见的弦被触动。
那是华夏传承数千年的文脉,是历代先贤心血的直接体现。
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中包容性最强的一派,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入着不同门派学说的理论,不断地丰富着自身。
因此,现代人能够学习到的古老思想,几乎都能够在儒门经典之中找寻到踪迹。
此刻,观众的讨论热潮一波接着一波。
现场的观众用自己的呐喊声表达着自己对孔子的喜爱,而电视机前的观众,则用着密密麻麻的弹幕,来宣泄着内心的激动。
相比于四羊方尊的可望不可即,孔子很明显的更加为大家熟知。
台上的节目在继续,孔子的声音传遍整个凤巢。
孔子所讲述的,这并不是《论语》之中的任何一个篇章。
他只是把眼下的机会,当成是一次普通的讲学。
有所感,固有所发。
而孔子的弟子们,也在阐述着自己对于孔子所提出问题的思考和答案。
一时间场面相当的热闹。
观众们很难跟得上这其中的思路。
毕竟全部都是文言,听起来和现在的说话习惯完全不同。
而且大量典故的运用,也并不是观众一时半会能够理解的东西。
“好家伙,四羊方尊的节目时单纯的看不懂,而孔子的节目,则是直接听不懂,这现在没点文化都已经无法理解节目的深意了。”
“虽然我听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感觉到灵魂都得到了升华和净化。”
“能够聆听孔子的教诲,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虽然听不懂,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崇拜。”
“不得不说易泽这个角色选的是真好,一个个的气质,简直是完美,哪怕是孔子的弟子,也有着各自鲜明的人物特点。”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不过还是会有观众质疑,质疑的点也很基础。
“我不明白易泽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看不懂听不懂的节目,难道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水平很高吗?这有什么意义呢?”
看到这样的言论,立刻有人反驳道:
“当节目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时候,你觉得节目不够经典,丧失了独特的古代文化之美;当节目足够的还原并且知识含量很高的时候,你就觉得这是无意义的显摆?不论怎么搞,你都有理由?”
“有些人很奇怪啊,既要求要足够的还原,又要求自己能够看得懂,看不懂的责任出在谁身上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既然是邀请不同时代的国宝之灵,那么一切还是要以还原为主,如果全部都是现代气息,那和综艺节目有什么差别?披着复古的皮,做着综艺的核心?”
“看不懂还可以学,但是因为自己水平不够看不懂,还要不断地吐槽节目制作的人,是什么水平大家心里都有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