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尔衮质明 亦欢归明(本书完)

    第522章 尔衮质明 亦欢归明(本书完) (第2/3页)

的教训犹在眼前,由不得他不慎重。

    袁可立倒是有心趁着入夏之时,督师北上,绕到满清的背后登陆作战。

    想来没有水师更没有海军的满清,无论如何都适应不了这种战争方式。

    只可惜天启于夏至未至之时,终于因耕耘过度而一病不起。

    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保证天启崇祯能够顺利交接。

    袁可立按兵不动,与山海关一同,拱卫京师。

    入冬,天启的身体再难挽回,在一片悲伤之中,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王承恩一声悲怆的细吼,本想跟着一同去的。

    却被重真阻拦,继续在他的身边为皇家服务。

    重真戴孝登基,拒绝了群臣即刻改元的建议,坚持戴孝,直至年末。

    新年悄然而至,华夏大地,辞旧迎新。

    正月初一,重真才将大明的年号,改成先皇为其择定的两字——崇祯。

    公元1630年,是为大明崇祯元年。

    一切都变了,一切又似乎都没变。

    浑河之战、辽阳之战……一场又一场似乎发生过的战役,在两国之间打响。

    无论满清如何奋勇抵抗,依旧抵挡不住遮天蔽日般的炮弹,以及火力网。

    数场大战下来,强化到了极致的封建政权,奄奄一息。

    八旗终于放下了尊严、架子,只求苟延残喘,割地,赔款,称臣,纳贡,求和。

    多尔衮再如何骄傲,也只能被他兄长送到了大明京师,作为人质。

    谷瓿史称:尔衮质明。

    另有一女,和亲大明。

    可没有一个八旗女子甘愿和亲大明,不是她们不向往大明,而是无人愿意做出牺牲。

    尔虞我诈,推诿再三。最后,还是一个久居八旗的汉家女子主动请缨。

    此女子,便是徐亦欢。

    黄台吉虽然很不甘,很不舍,然而一来有心无力,二来局势容不得他做出更好的选择。

    他只能装模作样地询问徐亦欢:“但有要求,尽管提来。”

    徐亦欢心中自有荣耀,啥都不要,只要求父亲亲自将她送到大明,交给明国的皇帝。

    黄台吉起初哪里肯答应,但是所有的八旗贵族全都迫他答应。

    他已然不是初承汗位时,那个说一不二的天聪汗。

    最终,被迫答应。

    父女俩能够平安回到故国,一是因为故国已难以想象般强大。

    另一个原因,便是周玉凰的智慧,她巧使妙计,利用了八旗人好面子将里子的心理。

    “尔衮质明”,被掩盖在和亲之下,多少给骄傲的八旗留了一些面子。

    这件事情经说书人的渲染,最终演化成了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亦欢归明。

    与尔衮质明形成了鲜明对比,奠定了大明睥睨四方的根基。

    曾经需要和亲游牧以求安稳的中原王朝,也有了这一扬眉吐气的时候。

    又有谁能不骄傲呢?又有谁能不慨叹复兴将起,盛世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