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盖房

    第四章 盖房 (第3/3页)

校开启收费模式是在1989年,和他关系不大。

    “带着吧,有值钱东西傍身,可以救急,总归是好的。”赵梅不听,而是拿过了路行远手里的手表,将它和厚厚的一沓大团结放在一起,准备缝进路行远的布褂中。

    “一个人在外面,遇事不要强出头,钱要省,可该花的也得花,遇到好的姑娘,就一心一意对人家,不要一股小家子气。不用担心家里,妈再没本事也把你们4个带大了,再带几年也不成问题。”暗淡的煤油灯光下,赵梅一边熟练的穿针引线,一边叮嘱着一旁即将远行求学的路行远。

    赵梅的谆谆教诲,让两辈子加起来快70岁的路行远差点泪崩,赵梅对他们兄妹四人的付出,永远是行动大于言语。

    路行远犹记得,91年水灾时,他家泡在水中的泥坯房子轰然倒塌。

    在那个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的时候,赵梅和村里许多男人一样撸起袖子,卷起裤脚去一处处的水洼地去抓鱼贩卖,有两次差点步路建国后尘。

    洪水褪去后,赵梅又奔向灌溉渠上的码头,踩着独木板帮人从船上往岸上背水泥,水泥5分钱一包,每天百十包的水泥可以赚4、5块钱,但一天下来背驼了,人也变成了泥人。

    赵梅就以这种方式,让路行远年底回老家时,住进了泥砖混搭的新房子。

    而当时的路行远却毫无敬畏,他依旧是躺尸看书,见识过首都繁华的他,直觉的不过是另一间土坯房而已。

    念起上辈子的作为,此刻的路行远恨不得扇自己一耳光,等情绪稍微稳定后,才道:“妈,我知道了,家里有什么事,记得让老三给我写信,我到了后也会写信回来,把学校的电话告诉你们,等村里通了电话,以后可以给我电话,这样方便。”

    想到家里还有二大一小三个性格极不稳定的弟妹,路行远又道:“妈,欠学校的钱我都还了,正阳、清婷还得送学校读书,清瑶到了明年也得送去读书,国家都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了,说明以后不读书真的不行。另外,平时家里也买些鸡鸭鱼肉,不一定非得过年过节时才买,正阳他们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只有吃肉才有营养。”

    “行,妈记着。”赵梅答应后,低头将针线咬断。

    临行前的包裹收拾妥当,母子俩又说了会话后吹灭了煤油灯,可也就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两人又匆匆起身。

    辽远市没有去往燕京的火车,路行远得去苏省省会金陵搭火车北上,这一路先是辽远到金陵,接着是金陵至燕京,且还有丰谷乡到静A县这一段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人烟的路。

    “妈,别送了,快去睡会吧,离天亮还早着呢。”早饭后,路行远背起行囊的同时,极力劝说着要送他到村口的赵梅。

    “我也睡不着了,就把你送到村口。”赵梅依旧坚持着。

    儿行千里母担忧,而她的儿子要去的地方离家何止千里,她怎能不担忧,如何才能不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