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尉缭

    第102章 尉缭 (第3/3页)

 胡亥严肃道。

    尉缭摇摇头。

    “陛下,不要为难老夫了。臣只是来接触一下参与虎牢关、函谷关、潼关、

    武关战役的老兵,想完善一下《尉缭子》。在咸阳城中,老夫听到好多传言。

    可是,参与的士兵基本到雁门关来抵抗匈奴人。老夫心急啊!只好亲自跑来。”

    尉缭道。

    哦!

    完善兵法!

    真是那样吗?

    对于一个大兵家来说,一部兵书传承下来,是一件多么令人欢喜的事。

    另一个位面,《尉缭子》确实传承下来了,在历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不能与《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相比,可是,也绝对是兵家巨著。

    好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不过呢?

    总体上来说,《尉缭子》是继承了《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的精华后,又一兵家巨著。

    “太尉大人,您老写出《尉缭子》出来,能否交给朕来印刷,让其传承下去。”

    胡亥道。

    “陛下,貌似老夫的《尉缭子》已经交给始皇帝,难道没看到吗?”

    尉缭道。

    “太尉大人,帝国藏书阁中,只有31篇,要是您老能完善,肯定又有增加。”

    胡亥道。

    “陛下,这个没问题。老夫写完后,一定交给陛下。不过,刚才陛下说印刷兵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尉缭道。

    “太尉大人,这个事是这样的,我们工匠发明了一种书写的纸,非常方便写书,

    另外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目前已经建好,随后会把帝国藏书阁中的经史子集,

    全部整理出来,再印刷,使其能更好的传承下去。”

    胡亥解释道。

    “陛下,兵法印刷出来,不怕泄露吗?帝国不担心有人学会后造反?”

    尉缭道。

    哈哈哈!

    胡亥摇摇头。

    开什么玩笑!

    兵法那么好学,那不成大白菜了。

    古代数千年,真正能带兵作战,能出谋划策的人有几人。

    那是需要天赋的。

    不是什么人都能学会。

    象赵括,兵书学习了无数,到头来还不是同样打败仗。

    有的人学会兵法,只能当参谋,有的人不学兵法,在实战中摸索,同样能当将军。

    这就是天赋问题。

    “太尉大人,兵法是死的,只有活学活用,才能发挥兵法的效率。若是兵法泄露出去,

    国家就会动乱,这种事只能是弱智思维。只要帝国足够强大,学好兵法的人,

    不为帝国效力,他为谁效力啊!”

    胡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