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德曰俭,人心至繁

    第12章 大德曰俭,人心至繁 (第3/3页)

所属的领地,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领土。所以推行朴实,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

    答案会是这样简单吗?秦深继续思索着。

    朴实很好,但师祖那时倡议就推行失败了。是师祖没有实权的原因吗?并不尽是。

    师祖之败,在于势微。虽败尤荣,生道德之论,立创世之言。

    是以倡议虽然不被当时的社会所采纳,却是在人们的心中种下来种子的。

    衡量简朴或是俭朴的好与不好,更在于人心。

    人都是有欲望的。人心之欲,来回往复,上下波动,没有尽头。

    向往美好生活,无疑是人们众多欲求愿望之一。

    自己亲自创出的优质生活也好,继承父辈们留下的良好生活也罢。

    站在客观立场去看,贵族们田猎出游的生活方式正是人们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体现。

    但师祖却是站在了人心所向的对立面,倡议控制欲望,寻求简朴。

    所以师祖这举动当时就像是螳臂当车一般,完全被碾压得无还手之力。

    而以今日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师祖的倡议无疑是极有道理的。

    人心之欲,不能放纵。过度放纵则易盲目,盲目则狂妄,狂妄则行张。

    当人行不能敛,耳不可闻,心不知控,则亡矣。

    这是师祖总结出来的道理。所以师祖坚持不过度奢华铺张,以其俭,立为德一,用以束缚人的自身之欲望,使自己不步入亡之道。

    但那时候的祖族之人,生而易老,老而易死。生命匆匆百年不足,能够控制自己的心中之欲,遵循缥缈的大道而生活的人,那确实不多的。

    长生不老,存而不亡。道之艰矣,难无望矣。

    是以人心皆浮动,不求其生,转求其乐。乐不思蜀,得过且过,存之亡矣。

    生机渺茫,若断若续。师祖以一人而求道之生,似水蓝以一星而求道的极,皆为独挽狂澜之举。

    师祖之道,谓去彼取此,讲究的是制衡。其精华,就在于不可过奢,亦不可过陋。

    这条倡议在领地中如果能够推行,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实际上若是真正想要推行下去,却是困难重重。这都是能预计到的情形。

    连师父都不能在炎族中强行推行“去彼取此”之道,自己若是想要推行,无疑是在自讨苦吃。

    人心繁盛,却非整齐如一,难以强行以个人意志去完全更改。道虽简明,却不容易辨明,难以从纷杂混乱中找到绝对正确。

    想要推行师祖的道,得像师祖、师父这般,取之自然,顺其自然。

    师祖所提的倡议,自然是要在领地中推行的。至于如何推行,得要先去了解自己领地目前的风气到底是过奢还是过俭,才能因势利导,去引导改变整个领地中的社会风气。

    所以并不是说百废待兴,就依然要推行俭朴。那样可能陋之更陋,难以维续生存。反而推行奢华,更能让社会为之而振兴。

    这就是道的作用了。

    心至繁而道至简。

    当所有的人都能明白道,领悟道,就会遵守德,保护德。

    正所谓,凡事皆有其度。过奢易折,过朴易夭。

    秦深想明白了问题,不由咧嘴而笑。

    “想清楚了吗?”琼尼与陈晓晓不约而同问道。

    “嗯,我想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