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道泛于周身,圣成于周围

    第34章 道泛于周身,圣成于周围 (第2/3页)

称霸的欲望呀,可能这样而造成了祂一直这般无名和微小般存在的状态。

    世间万物都依存于祂,而祂依然保持无欲称霸居主的状态默然至今。可能也因为这样,方才成就了‘道’如今的贤名及伟大。

    所以,圣人能够成为世人眼中的伟大贤者,正是因为圣人没有去刻意追求那些丰功伟绩,这样方才能够最后成就祂的伟大贤名。”

    秦深话音刚落,陈晓晓立刻抢答道:“所以呢,本篇内容讲的是,李师认为默默奉献的人是伟大的,就像是默默奉献的道一样。是这样吧?”

    “对的。提倡为民造福,默默奉献。这是贯彻李师终身的伟大理想。

    不过,在他那个时代,这理想虽好,却显得与周围的人们格格不入,太不实际。

    我们以后世之眼光而观之,那时候的奴隶思想还没有完全被改变,人权主义还没有完全抬头,所以这美好的理想只能变成李师的梦,一直难以在当时的王权社会中推行开去。”

    琼尼难得的没有与陈晓晓抬杠,而是从旁补充自己的观点。

    对于这些观点,秦深也是认同的。所以点头继续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

    “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本篇中师祖所想阐述的道之真理。正如诗云,苦寒终遇春暖时,花香自有蜜蜂来。暴风骤雨有时尽,守得云开见月明。

    不仅如此而已。除了本篇中心主旨以外,我觉得本篇中一开始说的‘道泛左右’,也应是师祖总结的极为有道理的金言佳句。

    上古时期,燧皇取火,用身边之木摩擦生热而成。农皇辨草,以身边之植分而析之。羲皇结网,观蜘蛛吐丝而以绳代之。

    研究身边存在的这些道法规则,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这个世界,从而方能造就了时至今日的繁华盛世。”

    “我也如此觉得,李师以‘泛’来形容道,确实是点睛之笔啊。”琼尼接过秦深的话题,继续说了下去。

    “道如水泛,波光荡漾又层叠变化。绕于身周而不显,存于世间而无名。

    有得之者圣,有拥之者强,有抱之者财。三皇之外,古今多少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是依道而行,成功遂事。

    鲁工造锯,以草叶之齿而得。赵工制瓷,以烈焰焚土而生。蔡工洗纸,以水木之炼而成。

    这些道显化之为物,从无名到有名,从无物到有实,皆是取之于道也。

    更还有无名先祖之明道,而传之技艺又不可考之的发明造物。陶器、司南、药火、轨车,这些种种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也都是先祖们观道而有,寻道而得。当这些道从点点滴滴至凝聚在一起,也就逐渐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推动人类的文明发展。

    所有的这些道果,皆从左右而出,皆泛于身周也。

    道载万物以大,生万物以博,容万物以广,兹万物以慈。文明发展至今,我们依然不能见道之大,不可闻道之博,不可得道之广,不可知道之爱。

    宇宙边缘何在,生死何年?飞鸟因何而生翅,复学会翱翔于空中?星球何以存之,而绕行不停?人因何而来,又去向何方?

    道泛呵,求道万年而不得其粟,证道万载而不得其皮,见道万代而不得其貌。

    此乃道之大也。”

    “道泛于左右,德行绕周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