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洛阳之变(六)

    第八十六章 洛阳之变(六) (第2/3页)

杨安部下也有聪明人,知道杨安这么做的结果,于是劝阻于他,希望他不要趟这滩子浑水。

    杨安却是义无反顾道:“赫受国恩,今主君蒙难,唯有以死,报答君恩。”

    两千多人,直逼皇城。

    可没走多远,便遇到拦路之兵,正是段达所部。

    此战之前,皇甫惟和吴增就考虑过众人的选择。

    段达算是投了他们。刘长恭、刘长林兄弟,本事一般,却奸猾的很。更兼刘长恭昔日跟卫公关系很好,必不会出兵。

    高毗跟段达关系很好, 由段达居中联系, 他的选择也差不多。

    其余诸将,王隆屯兵伊阙;韦霁背地里已经投向卫公;独孤武都屯兵新安;柳续屯兵缑氏;庞玉、霍举、杨威、费青奴等人,也是心思暧昧,恐不会急于做出选择。

    那唯一一个可能出问题的就只剩下杨安了。

    不得不说,一年多的洛阳之战,大隋的忠臣都死光了。仅剩下的一些人,信心也都消磨干净,大家真的太需要一个主心骨了。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王世充这么容易便收服了洛阳数万军队。是因为洛阳小朝廷的无能,已经无法再满足众人的需求,所以才会被他们弃如敝履。

    所以一开始,吴增就要求段达集中兵力,监视杨安。

    果然,杨安选择了救援皇城,而他也被提前便做好防范的段达堵在了道上。

    段达或许不是一个名将,但绝对算得上一个久经沙场之人,七十分以上的指挥能力还是有的。

    此时以数倍于对方的兵力多打少,很快便占据上风。

    这个时候,杨安已经没有支援皇城的想法。唯一能支持他死战不退的,就是对老杨家的忠心。

    杨安三处带伤,血流不止,却毫不退缩。

    双方打到上午,这一仗仍未结束。

    到了午时左右,内史舍人薛德音带着越王杨侗的诏书赶赴现场,命令杨安率部向段达投降。

    见到诏书,杨安心如死灰。他很清楚,越王已经被王世充控制。

    大隋最后一个亲王也落到权臣之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