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我最敬重的一位编辑家

    10 我最敬重的一位编辑家 (第2/3页)

   他笑起来也跟农村大嫂一样,总是先拍一下手,尔后再笑,看上去特别的天真。那次我们几个作者在玩一种将获奖作品与作者的名字串在一起编故事的游戏,如《小学老师》在《温暖的冬天》里与《妙妙》怎么样,出了一身“牛汉”,不以为耻,还觉得“徐光耀”呢!他听了双手一拍,就哈地笑了。之后,他问我牛汉和徐光耀同志听见会不会不高兴?我说,他们也跟着嘿嘿地笑呢!他就搀和进来,又对那故事作一番补充。

    那次发奖会有一项活动是到一位个体企业主家里参观。那家的楼房还真大,六层,装修得也挺豪华。他问我,你们沂蒙山有这样阔的房子吗?我说有的,找机会领你去看看。两年之后,他到临沂主持我的作品讨论会,我就领他们参观了一位有点名气的企业家的房子。看完出来,他坐在车上半天没吭声。之后说了一句,这房子确实是豪华,不过我不羡慕。雷达接着说,我也不羡慕。

    有一些理论文章,很时髦,也很精彩,但对创作无用。作为评论家兼编辑家的周介人,我认为他的评论对写作者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启发和帮助的,是可以学习和操作的。一次笔会上,有一位青年作家请他看一篇当时普遍称好的自己最新发表的东西,他看完了即以王安忆的《小鲍庄》为例,直言不讳地指出它的不足,并教给他许多小技巧。比方他说,小说的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多的是为了隐蔽什么的,我在旁边听着就很受启发。我也特别喜欢他执笔的每期的卷首语,我认为那是最好的导读,它的观点,它的文笔,都非常的有见解,也非常的精彩。

    有那么几年,我本人及北方的一些朋友喜欢议论上海人的小家子气,也差不多都能举出几个例子来,例如他们为了一块没烧尽的蜂窝煤会费多大的劲什么的。可进入九十年代,我却越来越感受到上海人的大气、大度与宽容。这就与他给我的印象有关。我觉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容与包容。张炜在一篇写他的文章里说,他站在南方与北方之间,他对北方一些重要事物的见解,几乎从未出过错,他讨厌的东西,一般而言肯定都是坏的,他称赞的东西,往往也经得起推敲,他身上有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特征:信守、批判性、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