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经理崔连科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13 经理崔连科 (第1/3页)

    职业的原因,近几年我与一些大大小小的电脑公司的经理打交道不少。他们大都年轻、潇洒、时髦,或停薪留职挂靠到某个单位办公司的,或纯在那里倒买倒卖的,啦起呱来一般也都是满口的新词、术语或夹杂着几句英文,唬得你一愣一愣的。但具体办起事儿来,却总是让人不十分的放心。我将时下的电脑公司大致分作两类:一是以搞电脑为生财之道或创收门路的,赚钱就干,不赚钱就跑,出了问题你再也找不着他了;二是以电脑为事业的,他着眼于开发,有雄厚的人才优势,能独立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决计在这个领域搞出点名堂乃至终生与之相连的。

    崔连科和他的智星公司就属于后一种类型。你从他的来路乃至表情,即能看得出来。

    这是个比较高大的中年汉子,四方脸膛,表情憨厚,衣着朴素,说起话来慢悠悠的,偶尔还露一点腼腆;如果不是戴一副近视镜,你很难将他与一个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联系起来。他似乎更像一个中学校长、厂长或车间主任。一啦呱还真是干过车间主任。

    崔连科整个少年至青年时期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一九六六年他于山师物理系毕业的时候,就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聊城、胜利油田或回家乡当教师。但命运乖戾,校领导偏偏将他及其他几个同学留下来搞校办工厂。不想这厂子越办越大、越搞越红火,山师往外地搬迁时缴给了山大,山大管不过来了又缴给了省电子局,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山东电子设备厂。待该厂改成浪潮集团的时候,他即当了微机生产线的负责人,“实际就是车间主任,嗯”。

    一九八五年,崔连科当了浪潮集团的软件室主任。基于全国范围内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太多,他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实行软件大协作,为浪潮集团收集了第一批软件。转年,他借电子部主持的全国计算机专家战略研讨会在山东召开的机会,又与中科院计算所挂上了钩,与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