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同学何家德

    14 同学何家德 (第2/2页)

们伟大的祖国啊,正处在光辉灿烂的早晨——很自信的。

    “文革”了,

    “串联”了,我们一起徒步去北京。在走了两天见到火车的时候,我们学习红军两万五长征路上不怕苦的决心动摇了。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我们决定乘火车去。那是我们第一次见火车这种东西,刚挤上去,他即跟人吵起来了——当然是因为挤,声音很高,底气很足,道理很充分,给人一个见过大世面的感觉。

    我即觉得这是个适应性很强,接受新生事物很快的人。第一次坐火车就敢于跟人吵,且不发怯,让人觉得他经常坐这玩意儿,将来是能干点大事业的。

    可此后他什么好事儿也没捞着,以他的学习成绩,他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但大学不招生;以他的思想表现,他肯定能当个好兵,可人家不要;后来推荐工农兵大学生也没他的事儿,原因都是因为他有海外关系。

    一九七二年我第一次从部队回家探亲的时候曾见过他,他当时好像在公社里面干不脱产的电工。

    待我一九八二年转业的时候,他就在村里干书记了。喝起酒说起话来,我才知道,他所谓的海外关系,只是他一个本家的大爷在香港做买卖。

    他是只受了他的影响,并未享受到半点实惠。我即想起谁说的一句话来着,你把他往资产阶级那里推,资产阶级还不一定要他。

    让我感动的是,他对世道,对他所受影响的原因并没有半点的怨言,也依然关心国家大事、当前的形势、改革的前景、国际共运的现状等等。

    他对意识形态领域某些很具体的事情也不陌生,仿佛他吃了饭什么事儿也不干,专门关心和研究这些问题。

    你与他啦呱,也丝毫没有农村人孤陋寡闻的那么种感觉,表现了老三届们共有的些很好的意识。

    你觉得他完全可以干一点更大的事情。后来,他不干书记了,搞个体运输;再后来,就让一位很有眼光的企业家请出来干了某总公司的副总裁。

    前不久我回家乡一趟,一了解,效益很好,他本人也信心十足踌躇满志的样子。

    这时我才稍稍心安一点:他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终于有了一个与他的才华相称的事业了,最终有人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