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我们的伙食——老兵的故事之五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35 我们的伙食——老兵的故事之五 (第1/2页)

    偶尔翻抽屉,会翻出一捆崭新的全国通用粮票。大略地数一下,竟有五百斤之多。那是我从部队转业跟管理处算伙食账时找回来的。全国通用粮票比省内粮票含金量要高些,它除了全国通用这一特点之外,细粮的比例也要高一点,而且每买三十斤粮食还可以带一斤平价油。作为一个经历过困难时期的同志,我对粮票一向看得比人民币还重要,它曾让我心里无比的踏实,有一种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之感。因此上,在我转业之后的十几年间,我始终没舍得用。在传说粮票作废了的那几年里,我对全国通用粮票的信任也没动摇过,寻思这么重要的东西,能说不用就不用了?如果真的不用了,国家也会有个交待的。哎,后来还真是在没有任何交待的情况下说不用就不用了。多亏那两年我老婆用粮票换过几次鸡蛋,否则咱的心理会更加不平衡。

    我们明知这些东西没用了,却还不舍得扔。这里面除了它的印刷质量不错之外(我到现在还没听说过有印假粮票的),更重要的则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可能会有一点收藏的意义;它同时也是我这个年龄段及其以上的人们的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它常让我想起那些年的伙食问题。

    我刚当兵的时候,吃的是海湾灶里面的大灶,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五毛三,定量三十八斤,粗细粮的比例三比七;细粮为大米白面,粗粮就是高粱米。在那样的一个比例下,每天还两顿粗粮一顿细粮,也说明高粱米这玩意儿确实不好吃,又苦又涩,还容易夹生。我们往往逮着细粮猛搓一顿,遇到吃高粱米的时候即蜻蜓点水,连同不时地吃点夹生饭什么的,如此一年下来,咱的胃炎就得上了。

    我们当然也走“五七”道路,搞农副业生产,种蔬菜什么的,可也都是大路菜,特别是白菜的品种极差,个头儿很小,帮儿上还带丝儿。储存的时候,那地方的传统做法是要将白菜叶全部揪掉,让它不带一点绿色。我的些老乡战友们看着满地的绿叶要么喂了猪,要么烂到那里了,疼得慌,遂按沂蒙山的做法,用那些绿叶做起了小豆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