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约翰和卡尔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六章 约翰和卡尔 (第1/3页)

    1840年,弗兰茨十岁。随着维也纳城内的21声礼炮响起。

    两只队伍齐头驶进维也纳城内,城内的平民、贵族、商人、手工业者都自发的走向街头迎接访客,高处也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各色的花瓣如雨般落下,仿佛是在迎接凯旋的英雄一般。

    整个城市的钟声从四面八方响起。马车缓缓的驶过青石路面,古老的城市似乎也恢复了生机。

    帝国政府调动了四个团的兵力维护秩序,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奥地利的军人。街道两旁无论是士兵还是百姓都在用热切的目光注视着缓缓驶过的马车,脸上挂着自信且骄傲的笑容。

    欢迎的人群,不时发出激动的欢呼声、口哨声。

    弗兰茨透过窗子,注视着缓缓行进的队伍。皱了皱眉,心道“这排场也太大了些,这不是显示国力,这明摆着是浪费钱!有这些钱不如做些投资,或是改善下民生也好啊。”

    没有顾及到正为了浪费而痛心疾首的弗兰茨,米娅和莎拉正趴另一扇窗户的窗口,没心没肺的分食着糕点。

    弗兰茨看着没心没肺的二人有些无奈,也拿了一块吃了起来。嗯,真香!

    奥地利帝国,沿袭了一大堆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旧制度。过分讲究排场,正是其中之一。即使债台高筑,也要铺张炫耀,这是后世人很难理解的一种情结。

    曾几何时,这种无意义的浪费被认为是显示国力的一种方式。

    并不是没有人发现这个弊端。只是目前当政的斐迪南一世没有能力主持大局,摄政委员会的成员,为了利益相互掣肘。让一切改革都成了空谈。

    代表自由派的科罗拉特伯爵和代表保守派的首相梅特捏针锋相对,互不让步。两位哈布斯堡家族的大公,像两尊雕像一般一言不发。

    皇权的衰落让两位大臣,只能依靠自己身后的党羽。

    于是乎他们都落入了,当年“和大人”的困境中。改革这种事情,谁去做呢?自然是下面的官员去做。否则就算累死两位大臣,也是完不成的任务。

    而改革利益受损最严重的是谁呢?是下层平民吗?

    自然不是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平民们过上好日子,让国家的经济繁荣社会更加稳定。

    是高层吗?

    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足够强可以抵御风险。无论怎么改革,就算丢了官职,依然有大量的产业,可以让他们活得很滋润。只要不发生暴力革命,他们都能继续作威作福下去。

    作为中下层官吏的小贵族们和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没有足够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有一定身家的群体,不愿意见到社会的剧烈变革。因为革命对于他们来说既无法实现阶级的跃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财产不会贬值以及社会地位的稳定。

    迎接两位大公回归,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排场。说这种大型项目里没有贪污腐败,鬼都不信。这么大操大办,不知道有多少油水可捞呢。谁反对不是断大家的财路吗?

    如果真有人那么做了,他明天就会被赶下台并且驱逐出摄政委员会,然后被另一个人代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