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青凤

    第4章 青凤 (第3/3页)

遗憾了。”青凤隔着门站在远处说:“你对我的一片深情,我哪能不知道!但是我叔叔的家教十分严厉,我实在不敢答应你的要求!”耿生苦苦地哀求说:“我也不敢存有贴身亲热的痴心妄想,只要同你见见面也就心满意足啦!”青凤似乎同意了这个要求,开门走了进来,拉着耿生的手臂,扶他起来。耿生十分高兴,带着她下楼,把她抱到自己的膝盖上。青凤说:“幸好和你有点旧缘分。过了今夜,就是日夜相思也没有用了。”耿生问她:“那是为什么呢?”青凤说:“我叔叔怕你那股癫狂劲,所以化为厉鬼来吓唬你,可你一点也不怕。如今已到别的地方找好了住宅,一家人都搬东西到新居去了,留下我在这时看家。明天,我也必须动身离开这里。”说完就要走,还解释说:“恐怕我叔叔就要回来了。”耿生拉住她不让走,想和她交欢。两人正在争执的时候,那老者突然闪身进来。青凤又怕又羞,无地自容,低着头,红着脸,搓弄着衣带,一句话也不说。老者气呼呼地说:“贱丫头,败坏了我家的门风!还不快滚!看我回头怎样拿鞭子打你!”青凤低着头急忙溜走了。老者也跟着追出去。耿生尾随在后,听见老者百般训斥青凤,而青风则小声抽泣着。耿生心如刀割,就大声地说:“罪过全在我身上,与青凤有什么关系?要是你肯饶恕她,任凭你刀锯斧劈,我都甘愿承受!”过了好久,听不到什么声音了,耿生才回屋睡觉。从此以后,这所宅院再也没有发生什么怪事。耿生的叔叔听了感到很惊奇,愿意把房子卖给侄儿,也不计较价钱多少。耿生很高兴,把全家都搬了进去。住了一年多,生活倒很舒适,可是他总是时刻想念青凤。

    清明节那天,耿生扫墓回来,看见两只小狐狸被狗紧紧追赶。一只拼命向荒野逃去,另一只慌慌张张在路上乱窜。眼见猎狗追了上来,小狐狸望见耿生,就跑过来,哀声鸣叫,垂耳缩头,像是在求他救命似的。耿生觉得它很可怜,就解开衣服,抱它回家。到家以后,关上门,把小狐狸放在床上,一看,原来却是日夜思念的青凤。他真是喜出望外,连忙安抚了她一番,问她吓着没有。青凤说:“刚才我与丫鬟一起玩耍,意外遭到这场大难。如果不是郎君救我,一定葬身狗腹了。希望你不要因为我不是同类就嫌弃我。”耿生说:“我日日夜夜在思念你,做梦都梦见你。现在看见你,真像得到奇珍异宝一样,还说什么嫌弃的话呢!”青凤说:“看来这是天数啊!如果不是碰到这场危难,怎么能跟你在一起呢?还值得庆幸的是,那丫环一定以为我死了,叔叔再不会来找我,我可以和你永远团聚了。”耿生听了非常高兴,另外收拾房子给青凤住。

    过了两年多,一天晚上,耿生正在读书,孝儿忽然走进来。耿生放下书本,惊讶地询问他从哪里来,孝儿跪在地上悲伤地说:“家父遭到了飞来横祸,只有你能够救他。他本想亲自来求你,又怕你不见他。所以叫我来。”耿生忙问:“什么事呀?”孝儿说:“公子你认识莫三郎吗?”耿生说:“认识!还比较熟,他父亲和我父亲是一起中举的。”孝儿说:“明天莫三郎要路过这里,如果他打的猎物中有受伤的狐狸,请你想方设法把它留下。”耿生说:“那年在楼下,我所受到的羞辱,至今还铭记在心。别人的事我不敢过问。一定要我出点力,非请青凤出来说情不可!”孝儿流着泪说:“凤妹妹死在荒郊野外已经三年了。”耿生把袖子一甩,说:“既然如此,那我的怨恨就更深了。”说罢,就拿起书,高声吟诵起来,对孝儿连看也不看一眼。孝儿站起身来,放声大哭,双手捂着脸走了。

    耿生去青凤住所,把刚才的事情说了。青风一听,脸色骤变,急问:“你到底救不救我叔叔?”耿生故意放慢说话的速度,说:“救———当然要救的!刚才之所以不答应,只不过是为了报复一下前次他的粗暴干涉罢了!”青凤这才高兴,说:“我从小失去父母,是叔父把我养大成人。以前他虽然得罪了你,也是家规应该那么做的呀!”耿生说:“你这样说也对,但毕竟让人心里不痛快。你如果真的死了,我一定不救他。”青凤笑着说:“你可真狠心哪!”

    第二天,莫三郎果然来了。骑着镂金饰带的骏马,挎着虎皮做的弓袋,后面跟着大批的随从,十分威风。耿生到门前去迎接,看见他打了不少猎物,其中果真有一只黑狐狸,鲜血湿透了皮毛,用手一摸,皮肉还有些温热。耿生就假装说自己的皮袍破了,需要这只黑狐的皮毛来补一下。莫三郎很大方地解下狐狸送给他。耿生立即转交给青凤,然后招待客人饮酒。客人走后,青凤把黑狐抱在怀里。过了三天,黑狐才苏醒过来,转了个身又变成了那位老者。他抬起眼睛看见青凤,疑心这已不是人间。青凤把经历的事情一一告诉他。老者马上对耿生下拜,面带羞愧,对从前的过失表示歉意。然后,又兴冲冲地对青凤说:“我本来就说你没有死,今天果然证实了。”青凤对耿生说:“你如果真正关怀我,还得请你把楼房借给我家住,让我也能够尽点孝心,以报答叔叔对我的养育之恩。”耿生应许了,老者深感耿生宽容大量,十分羞愧,再一次拜谢,就告别走了。到了夜里,果然全家又都搬了回来。以后,老者和耿生,亲如父子,不再有猜疑和顾忌了。耿生住在书房里,与孝儿常常一块喝酒聊天。耿生正妻的儿子渐渐长大,就拜孝儿为师。因为孝儿善于诱导,教育孩子有办法,很有老师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