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婴宁

    第7章 婴宁 (第2/3页)

卧墙边,所接乃水淋窍也。邻父闻声,急奔研问,呻而不言。妻来,始以实告。 火烛窍,见中有巨蝎,如小蟹然。翁碎木,捉杀之。负之至家,半夜寻卒。邻人讼生,讦发婴宁妖异。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笃行士。谓邻翁讼诬,将杖责之。生为乞免,遂释而出。母谓女曰:“憨狂尔尔,蚤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一夕,对生涕零。异之。女哽咽曰:“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生诺之,然虑坟冢迷于荒草。女但言“无虑”。刻日,夫妇舆榇而往。女于荒烟错楚中,指示墓处。果得媪尸,肤革犹存。女抚哭哀痛。舁归,寻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梦媪来称谢,寤而述之。女曰:“妾夜见之,嘱勿惊郎君耳。”生恨不邀留。女曰:“彼鬼也。生人多,阳气胜,何能久居?”生问小荣,曰:“是亦狐,最黠。狐母留以视妾,每摄饵相哺,故德之常不去心。昨问母,云已嫁之。”由是岁值寒食,夫妻登秦墓,拜扫无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

    异史氏曰:“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器者矣。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今译]

    王子服是山东莒县罗店人。他从小没了父亲,人十分聪慧,十四岁考中秀才。母亲最疼爱他,平时不让他到郊外游玩。他和萧家订了婚,未婚妻没过门就夭折了,所以年已十七还没有娶亲。

    正逢元宵节,他舅舅的儿子吴生邀他一起去游玩。刚到村外,舅舅家有个人把吴生叫走了。王子服见郊游的姑娘多如浮云,便乘兴独自漫游。有个姑娘带着丫鬟,手里拈着一枝梅花,十分美貌,笑容可掬。王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竟忘了该有所顾忌。姑娘走过去了几步远,回头对丫鬟说:“这人眼睛闪亮,像个贼!”说完把花丢在地上,说笑着径自走了。王子服捡起那枝花,丢了魂似的,闷闷不乐,便回家了。

    回到家,他把那花藏在枕下,倒头就睡,不说话也不吃饭。母亲很发愁,为他祭神驱邪,他的病反倒更加重了,身子很快消瘦下来。医生来诊治,服药发散,而他还是神志恍惚,像被什么迷住似的。母亲疼爱地问他得病的缘故,他也不回答。恰好吴生来了,母亲就嘱咐吴私下问他。吴来到床前,王子服一见他就流起泪来。吴生挨近床沿劝解一番,慢慢问起病因。王子服尽吐实情,并求吴生想办法。吴生笑道:“你的情也真够痴的!这心愿有什么难以实现的?我一定代你寻访。徒步到野外游玩,定非大家闺秀。如果她还没许配人家,这事当然能成;不然的话,多用些钱财,想来也必能如愿。只要你能康复,这事我包下了。”王子服听了,才露出笑容。

    吴生出来告诉王母,便去找寻那姑娘的住处,但到处打听,却并无头绪。母亲十分忧虑,毫无办法。不过自从吴生走后,王子服一下子面容开朗,也吃点东西了。几天后,吴生又来探望。他就问起那件事,吴生骗他说:“已访查到了。我当是谁,原来是我姑姑的女儿,就是你的姨表妹,现在还没有订婚。尽管内亲联姻有所嫌忌,但以真情相告,没有不成的。”王子服喜上眉梢,问:“住在哪里?”吴生撒谎说:“在西南山里,离这儿约三十多里。”王子服又多次嘱托,吴生拍着胸脯应承下来,走了。

    王子服从此饮食逐渐增加,一天天恢复了健康。从枕下拿出那花来看,虽然已经干枯,花瓣还没脱落。他凝神思念,反复玩赏,好像又见到了那个姑娘。又责怪吴生不来,便写信去请。吴生支吾推托,不肯前来。王子服又气又恨,非常抑郁。母亲怕他再病,急着为他说亲;但跟他商量,他就摇头不肯,只是天天盼着吴生。吴生一直没有音讯,他就更加怨恨起来。转念一想,三十里也不远,何必依靠别人?他把那枝梅花揣在袖里,赌气自己前去,而家里人都不知道。

    他孤零零地走着,没人可以问路,只管朝南山走去。走了约三十多里,只见乱山重叠,一片苍翠,身心清爽。山里静悄悄的没个行人,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遥望山谷底下,丛花乱树之中隐约有个小村庄。王子服下山走进村子,见房舍不多,都是茅屋,但美好幽雅。有一户朝北的人家,门前是丝丝垂柳,墙内桃花、杏花格外繁盛,其中夹杂着修长的翠竹,野鸟在里面啾啾鸣叫。他猜想是座花园,不敢贸然进去。回头见门对面有块光滑洁净的大石头,便坐在上面稍作休息。一会儿,听得墙内有个女子拖着长腔在喊“小荣”,那声音娇滴滴细颤颤的。他正凝神细听,一个姑娘由东向西而来,手拿一朵杏花,低着头往自己头上插。抬头看见王子服,就不再插了,含笑拈花走进里面去。王子服仔细一看,正是元宵节路上遇见的那位姑娘。他心里顿时高兴起来,本想进去,只是找不到理由;想喊姨妈,又顾虑从来没有来往,怕弄错了。大门里面又没人可问。他坐卧不安,徘徊不定,从早晨直到太阳偏西,眼巴巴盼望着,连饥渴都忘记了。有个女子露出半边脸偷看,像是惊讶他为何老是不离开。忽然有个老妇人拄着拐杖出来,看着王子服说:“哪儿来的小伙子,听说你从早上就来了,一直待到现在。打算干什么?肚子不饿吗?”王子服急忙起来行礼,答道:“我来探亲。”老妇人耳聋听不清。他又大声说了一遍。老妇人于是问:“你的亲戚姓什么?”王子服答不上来。老妇人笑道:“奇怪!连姓名都不知道,还探什么亲?我看你这小伙子,一定是个书呆子。不如跟我来,吃点粗茶淡饭,我家有矮床可以给你睡觉。等明早回家,问清了姓名,再来探访也不迟。”王子服肚子正饿,想吃东西,又想着可以由此逐步接近那美人,心中十分高兴。

    他跟着老妇人进去,只见大门里面白石铺路,路两旁红花灿烂,片片散落在石阶上;拐弯往西,又开一道门,这里满院子豆棚花架。老妇人请客人进屋,屋子里粉白的墙壁光洁明亮,像镜子一般;窗外海棠的枝叶花朵,伸入屋内;垫席床桌无不整洁干净。刚一坐下,就有人躲躲闪闪地从窗外往里张望。老妇人喊:“小荣!快去做饭。”外面有丫鬟大声答应。他们坐下来说话,王子服把自己的门第一一道来。老妇人说:“你的外祖家,莫非姓吴?”王子服说:“是的。”老妇人惊讶地说:“你是我外甥啊!你母亲是我妹妹。这些年来因为家境贫寒,又没个男子,所以弄得互不通音讯,外甥长这么大了,还不认识。”王子服说:“我这次来就是要看姨妈,匆忙间就把姓氏忘了。”老妇人说:“我夫家姓秦,我没生过孩子;只有一个女儿,也是二房生的。她亲生母亲改嫁了,留给我抚养。她实在也不算迟钝,就是缺少教养,嬉笑玩耍,不知忧愁。待会儿叫她来拜见,认识表哥。”

    一会儿,丫鬟准备好饭菜,餐桌上鸡鸭肥嫩。老妇人招呼他吃了饭,丫鬟来收拾餐具。老妇人说:“叫宁姑娘来。”丫鬟答应着去了。过了好久,只听门外隐隐传来笑声。老妇人又喊:“婴宁,你表哥在这儿。”门外笑个不停。丫鬟把姑娘推进屋里,她还捂着嘴,笑得没法忍住。老妇人生气地瞪眼说:“有客人在,嘻嘻哈哈,像什么样子?”婴宁忍住笑站着,王子服向她行了礼。老妇人说:“这王哥哥是你阿姨的儿子。一家人还不相识,真是可笑。”王子服问:“妹子多大了?”老妇人没听清楚,他又说了一遍。婴宁又笑起来,笑得头都抬不起。老妇人对王子服说:“我说她缺少调教,你也看到了。已经十六岁了,傻乎乎的还像个小孩子。”王子服说:“比甥儿小一岁。”老妇人说:“外甥已经十七了,莫不是庚午年出生,属马的?”王子服点头说是。老妇人又问:“外甥媳妇是哪个?”王子服答道:“还没有。”老妇人说:“像外甥的才貌,怎么到十七岁还没有娶亲?婴宁也没婆家,倒是十分般配,可惜是内亲,有嫌忌。”王没说话,眼睛只顾盯着婴宁,顾不上看别的。丫鬟小声对婴宁说:“眼睛闪亮,贼相没改!”婴宁又大笑起来,对丫鬟说:“看看碧桃花开了没有?”急忙站起来,用袖子捂着嘴,小跑着出去了。到了门外,才放声大笑。老妇人也站起来,叫丫鬟收拾被褥,为王子服安置住处。又说:“外甥来一趟也不容易,该留下住三五天,迟些日子再送你回去。要是嫌寂寞烦闷,屋后有小花园,可以散心;还有书可读。”

    第二天,王子服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