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连琐

    第12章 连琐 (第2/3页)

不来矣。君记取百日之期,视妾坟前,有青鸟鸣于树头,即速发冢。”杨谨受教。出门,又嘱曰:“慎记勿忘,迟速皆不可!”乃去。越十余日,杨果病,腹胀欲死。医师投药,下恶物如泥,浃辰而愈。计至百日,使家人荷锸以待。日既夕,果见青鸟双鸣。杨喜曰:“可矣。”乃斩荆发圹。见棺木已朽,而女貌如生。摩之微温。蒙衣舁归,置暖处,气咻咻然,细于属丝。渐进汤,半夜而苏。每谓杨曰:“二十余年,如一梦耳。”

    [今译]

    杨于畏迁居到泗水河边。他的书房面对着空旷的原野,墙外有很多古墓。夜里听见白杨树被风吹得哗哗地响,如同波涛汹涌。一天深夜,他独对孤灯,心境凄凉。忽然,墙外有人吟:“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反复吟诵,声音哀怨凄楚。侧耳细听,声音纤细婉转,好像是个女子。他心里不禁十分疑惑。第二天,他到墙外去观察,可是并没有人的痕迹,只发现一条紫色的带子,遗落在荆棘丛中。他捡起紫带,把它挂在书房的窗上。到了晚上二更时分,墙外又像昨夜一样传来阵阵吟诗声。杨于畏搬来一张短凳,爬上去向墙外张望,吟诗声立即没有了。他醒悟到那是个女鬼,但心里却产生了倾慕之情。

    第三天晚上,杨于畏趴在墙头守候着。一更将尽,有个女子缓缓地从草丛里走出来,用手扶着小树,低着头哀伤地吟诵着。杨于畏轻轻咳嗽了一声,女子马上隐没在荒草丛里。杨于畏就在墙下静静地等候着。等女子吟完那两句诗,杨于畏就隔着墙壁续吟起来:“幽情苦绪何人见?翠袖单寒月上时。”过了很久,四周依然一片寂静。于是他返回书房。刚刚坐下,忽然看见一个美人从外面走进来,对他行了个礼,说:“先生原来是个风雅之士,我却一直畏避您,未免太多心了!”杨于畏很高兴,连忙拉她坐下。只见她身躯瘦削,举止畏怯,肌肤凝聚了一股寒气,弱不禁风的样子楚楚可怜。杨于畏问她:“你家住在哪里?为什么长期寄居此地?”她回答说:“我是陇西人,跟随父亲漂流在此。十七岁时,我突然得了急病,不幸死去,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九泉之下,荒野茫茫,我孤凄寂寞得像一只失群的野鸭。所吟诵的两句诗,是我自己作的,用来寄托我在阴间的愁情别恨。但想了很久也无法续下去;承蒙您替我续作成篇,使我在九泉之下也感到很欣慰。”杨于畏想和她交欢。她皱着眉头说:“我这坟墓里的朽骨,和生人不同,如果同人欢好,会促人短寿。我不忍心使您遭祸啊!”杨于畏这才作罢。他笑着用手探摸女子的胸脯,感到那芡实般的乳房,仍是处女的样子。又想看看她裙下的一双小脚。女子低下头笑着说:“你这个狂生太缠人了!”杨于畏玩赏着她的小脚,只见脚上穿着月白色袜子,系着一缕彩线。再看看另一只脚,却是系着紫色的带子。杨于畏问:“为什么不都系上紫色的带子呢?”她说:“昨晚因为害怕你,在躲避时,有一条带子不知落在什么地方了。”杨于畏说:“我给你换一条吧。”就从窗上取下那条捡来的带子递给她,她惊讶地问这是从哪儿得来的,杨于畏以实情相告。她解下彩线,束上紫色的带子。然后又随手翻阅桌子上的书,忽然看到唐代元稹所作的《连昌宫词》,就感慨地说:“我活着时最喜欢读它。现在看到它,就像在梦里一样!”和她谈诗论文,她聪明伶俐,非常可爱。两人坐在西窗之下,剪烛谈心,十分投机默契,杨于畏就像得到一位知己一样。

    从此,每天晚上,只要听到轻轻的吟诵声,过一会儿她就来了。她总是嘱咐杨于畏说:“你要保密,不要告诉别人。我从小就很胆小,恐怕有野蛮粗俗的客人来欺负我。”杨于畏答应了。两人如鱼得水,非常欢乐,虽然没有枕席之欢,但闺房之中,感情亲密,比起张敞画眉的乐趣,更进一层。她常常在灯下替杨于畏抄书,字迹十分端庄秀丽。又自选了一百首宫词,抄录下来吟诵。还叫杨于畏置办棋盘,购买琵琶。每天晚上教杨于畏下围棋。不然就拨弄弦索,弹上一曲《蕉窗零雨》,令人心悲凉酸楚,杨于畏不忍听完,她就改弹《晓苑莺声》,使人顿时觉得心怀舒畅。两人挑灯做游戏,一高兴起来就忘了天亮。看见窗上露出曙光,她便慌慌张张地走了。

    一天,薛生来访,正遇上杨于畏睡午觉。环视屋内,见摆着琵琶和棋盘,知道这些都不是杨于畏所擅长的。又翻书翻出一册宫词,看见字迹端庄秀丽,就更加疑惑不解。杨于畏醒后,薛生就问:“你的这些琵琶、围棋是从哪儿来的?”杨于畏回答说:“我想学一学这些东西。”薛生又问那诗卷是谁的,杨于畏托辞说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薛生翻来覆去地细看,见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小字:“某月某日连琐书。”就笑着说:“这是姑娘的小名,你怎么骗我?”杨于畏非常窘迫,无话可说。薛生更是苦苦追问,杨于畏就是不肯说。薛生把诗卷卷起,夹在腋下,杨于畏更加窘迫,只好告诉薛生。薛生要求见一见连琐,杨于畏就转述了连琐的嘱咐。可是薛生非常仰慕连琐;杨于畏迫不得已,只好答应了。半夜时分,连琐来了,杨于畏就向她转达了薛生的要求。连琐生气地说:“我是怎么对你说的?你竟长篇大套地告诉别人!”杨于畏只好说出实情,为自己辩解。连琐说:“我和你的缘分到头了!”杨于畏百般劝慰,她始终闷闷不乐,站起来告别说:“我暂时避开吧。”

    第二天,薛生来了,杨于畏代连琐回复他,说不愿相见。薛生怀疑他故意推托,傍晚约了两个同学一起来,久留不去,故意阻挠他们相会,还终夜喧哗,惹得杨于畏十分讨厌,却也无可奈何。大家见几夜都没有连琐的踪影,就逐渐有了离开的意思,喧闹声也渐渐平息了。忽然听到一阵吟诵声,大家侧耳细听,那声音十分凄婉。薛生正出神地听着,同来的一位姓王的武生,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