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胡四娘

    第27章 胡四娘 (第2/3页)

耶!”拂袖径入。大郎惭愤而出。归家详述,大小无不诟詈;李夫人亦谓其忍。逾数日,二郎释放宁家,众大喜。方笑四娘之徒取怨谤也。俄而四娘遣价候李夫人。唤入,仆陈金币。言:“夫人为二舅事,遣发甚急,未遑字覆。聊寄微仪,以代函信。”众始知二郎之归,乃程力也。后三娘家渐贫,程施报逾于常格。又以李夫人无子,迎养若母焉。

    [今译]

    程孝思是四川剑南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父母都去世很早,家里穷得一无所有,也没有可以维持衣食的生计,就求通政使胡公雇他做文书工作。胡公让他写一篇文章试试,看了以后非常赞赏,说:“这个人不会长久贫困的,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胡公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尚在襁褓时就大都和世家大户定了亲;只有小女儿四娘,是侍妾生的,她母亲又很早就死了,所以到了十五岁还没有许配人家,胡公于是招赘程孝思做上门女婿。有人讥笑胡公,认为那是人老糊涂作出的荒谬决定,可是胡公却毫不理会,收拾了一间房子给程孝思住,供给的衣食用具十分丰厚。胡家三个公子都瞧不启程孝思,不肯与他同桌吃饭,丫鬟仆妇也都常常嘲弄他。程孝思默默地毫不计较,只是埋头读书,刻苦钻研。众人在旁边不断地挖苦讥笑他,他仍然不停地读书;众人又在他身旁敲锣击鼓,闹得难以忍受,他就拿起书本,到四娘房里去读。

    当初,四娘还没有许配人的时候,有个神巫能够知道人的贵贱,他挨个儿给胡公的子女相面,都没有说一句奉承话;唯独四娘来到跟前,神巫才说:“这是真正的贵人啊!”等到招赘了程孝思做上门女婿以后,姐妹们都管四娘叫“贵人”,以此嘲笑她;而四娘端庄稳重,少言寡语,对她们的讥讽置若罔闻。渐渐地连丫鬟仆妇也都跟着称呼她为“贵人”。四娘有个贴身婢女名叫桂儿,很替四娘抱不平,就大声地说:“你们怎么知道我家的郎君,就不能做大官呢?”二娘听了讥笑桂儿说:“程郎假如将来当了大官,你就把我的眼珠子挖掉!”桂儿生气地说:“到那时,只怕您舍不得眼珠子!”二娘的婢女春香说:“假如二娘食言,我愿用我的两只眼睛来代替她。”桂儿更加气愤,当即和春香击掌立誓,说:“管保教你的两只眼睛瞎了!”二娘因为桂儿说话冲撞,很生气,就一巴掌打了过去,桂儿大哭大叫起来。老夫人听到了,也不说谁是谁非,只是微微发笑。桂儿吵吵嚷嚷地告诉四娘;四娘正在纺线,既不生气,也不说话,依然神态自若地在那里纺线。

    这天,恰逢胡公生日,女婿们都来了,祝寿的礼物摆满了院子。大家嘲笑四娘说:“你家的寿礼是什么呢?”二嫂说:“是两个肩膀扛着个嘴巴!”四娘神情坦然,丝毫不感到惭愧。大家见她凡事都像个傻子,对她就更加不尊重了。只有胡公的爱妾李夫人,三娘的亲妈,一向很敬重四娘,并且经常照顾体恤她,还时时对三娘说:“四娘内心聪慧,外表朴拙。她的聪明,浑厚而不露锋芒,那几个丫头全都在她的算计之中还不知道呢。何况程郎日夜苦读,哪里是长居人下的呢?你不要效仿那些人,应该和四娘友好相处,日后也好见面。”所以三娘每次回娘家,都对四娘加倍亲热。

    这一年,程孝思靠胡公之力进了县学。第二年乡试前,学使巡回举行科试,选拔优秀生员参加乡试,这时胡公恰好去世了,程孝思披麻戴孝,如同亲生儿子一般,所以未能参加考试。居丧期满,四娘给了他一些银子,让他到省城去参加科试补考。又叮嘱他说:“你以前在此住了这么久,之所以没有被撵出去,只是因为父亲还活着;现在可是说什么也不行了!你如果能够考中,回来时也许还有个家。”临别时,李夫人和三娘赠给他很多财物。进了考场以后,程孝思深思熟虑、用心作文,以求务必考中。不久,发榜了,竟然名落孙山。志愿没有实现,他心情十分郁闷,实在觉得没脸回家,幸而口袋里银两还比较充足,于是带着行李进了京城。当时岳父家的许多亲戚都在京城做官,程孝思害怕被他们讥讽讪笑,就改姓更名,伪造籍贯,希望在大官门下做点事。东海的李御史见他文才很好,十分器重他,收他做了自己的幕宾,供给他读书的费用,还为他捐了个监生,让他参加顺天府的乡试;程孝思连战连捷,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会试又考中了进士,殿试后,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时,他才把自己的身世如实告诉了李御史。李御史借给他一千两银子,先派一个管家去剑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