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金和尚

    第30章 金和尚 (第2/3页)

,是谓‘和唱’;狗苟钻缘,蝇营淫赌,是谓‘和幛’。金也者,‘尚’耶?‘样'耶?‘唱’耶?‘撞’耶?抑地狱之‘幛’耶?”

    [今译]

    金和尚是山东诸城人。他父亲是个无赖,为图几百个铜钱就把他卖到五莲山的寺庙里当和尚。金和尚小时很愚笨,念经打坐一类的佛家本领怎么也学不会,只好给寺院放猪,到集市上买东西,像个佣工一样。后来,给金和尚剃度受戒的师父死了,留下了一些钱,金和尚就席卷而逃,离开了寺庙,用这些钱去做杂货买卖。他投机取巧,欺诈买主,又垄断市场,牟取暴利,心计十分精到。几年后就变得非常富有,在水坡里买了不少良田和房屋。

    金和尚的弟子很多,在他家里吃饭的,每天都有上百人。环绕着水坡里的千百亩肥沃的田地,都是金和尚的。他在水坡里建了几十处住宅,里面住的都是和尚,没有其他俗家弟子;即使有,也是穷得没有产业,携妻带子,前来租房住租地种的人。每一座大门里,这些种地的人家,一户挨一户地在四周住着,而和尚就住在当中。前面有厅堂,屋梁、檐柱,柱上的斗拱以及梁上的短柱,都描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厅堂上的桌子和屏风,晶莹光洁,可以照见人影。后面是卧室,红色的门帘,绣花的帷幕,兰麝满屋,香气扑鼻;雕花的檀木床镶嵌着精美的螺钿,床上铺设着锦绣的被褥,折叠起来有一尺多厚;密密麻麻的美人图和山水画,都是名人笔迹,挂满了墙壁,几乎没有空余的地方。只要金和尚一声呼唤,门外就有几十人齐声答应,声响如雷。那些仆人戴着细缨帽,穿着长皮靴,有如乌鸦群集,鹄鸟恭立;受命之时,都只能遮着嘴巴说话,侧着耳朵倾听。如果仓促间来了客人,十几桌酒席也可以立即办好,肥肉甜酒,蒸鸡熏鸭,诸如此类丰盛的蕃肴纷纷端上来,热气腾腾地摆满桌子。只是不敢明目张胆地蓄养歌妓;但有十几个美貌少年,都十分聪明伶俐,很会讨人欢心,他们用黑纱缠头,唱艳冶小曲,看他们的表演,听他们的演唱,也很不错。

    金和尚假如出门,前后总有几十个随从,他们骑着骏马,腰间的弓箭互相碰撞,十分威风。奴仆们都称金和尚为“爷”;县城里的上层人士或下层平民,有的称他为“祖”,有的称他为“伯伯”、“叔叔”,而不称他为“师父”、“上人”,也不称他的禅号。他的徒弟出门,虽然没有他那么威风,但车马如风云会集,也和贵公子差不了多少。金和尚的交往又很广,即使是千里之外的消息也很灵通。他以此要挟地方大员,地方官员们如果偶然触犯了他,就会心惊胆战,害怕得不得了。而金和尚为人鄙陋粗野,没有一点斯文气。他一辈子没捧过一本经,没念过一句咒,也从不踏进寺院一步,屋里也没有放置过做法事用的铙鼓;这类东西,他的徒弟门客不仅没有看见过,也没有听说过。

    凡是在水坡里租房子住的人家,妇女都打扮得非常艳丽,如同京城里的一样;胭脂香粉,都从和尚那里支取,和尚们也不吝啬。因此,水坡里有一百来户不种田而又叫做农民的人家。有时,蛮横的佃户把和尚杀死后埋在床底下,金和尚也不怎么追究,只是把佃户撵走就算了。这些都是积习造成的。

    金和尚又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