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粉蝶

    第47章 粉蝶 (第2/3页)

然曰:“是汝姑也。”初,老夫人有少女,名十娘,生有仙姿。许字晏氏。婿十六岁入山不返。十娘待至二十余,忽无疾自殂,葬已三十余年。闻旦言,共疑其未死。出其裙,则犹在家所素着也。饼分啖之,一枚终日不饥,而精神倍生。老夫人命发冢验视,则空棺存焉。

    旦初聘吴氏女未娶,旦数年不还,遂他适。共信十娘言,以俟粉蝶之至;既而年余无音,始议他图。临邑钱秀才,有女名荷生,艳名远播。年十六,未嫁而三丧其婿。遂媒定之,涓吉成礼。既入门,光艳绝代。旦视之,则粉蝶也。惊问曩事,女茫乎不知。盖被逐时,即降生之辰也。每为之鼓《天女谪降》之操,辄支颐凝想,若有所会。

    [今译]

    阳曰旦,是海南琼州的一个书生。有一次,他从外地回家,乘船渡海。遇上飓风,船就要翻了;突然来了一条空船,阳曰旦赶紧跳上去。回头一看,同船的人都沉没了。风越来越狂,阳曰旦闭着眼睛,听凭狂风吹袭。不久,风停了。他睁开眼睛,忽然看见岛屿,房舍连成一片。他操桨划近岸边,直抵村口。村子里一片寂静,他走进去坐下来,过了很久,也听不到狗吠鸡鸣。看见一座北向的院门,苍松翠竹掩映遮护。这时已是初冬,墙内不知什么花,蓓蕾满树。阳曰旦心中欢喜,略微迟疑了一下,就走了进去。

    远远听见悠扬的琴声,他的脚步稍稍停顿下来。有个丫鬟从里面出来,年约十四五岁,潇洒而艳丽。丫鬟看见阳曰旦,急忙转身进去。一会儿,听见琴声停了,有位年轻人出来,惊讶地问客人从哪儿来。阳曰旦一一告诉他。年轻人转而询问阳曰旦的家族姓氏,阳曰旦又告诉了他。年轻人高兴地说:“你是我的姻亲啊。”便拱手请他进院子。院子里的房舍很华丽,这时又听到琴声传来。走进书斋,只见一位少妇端坐着,正在调校琴弦,约十八九岁,风采照人。她见客人进来,推开琴想要离去。年轻人制止她,说:“别走,这正是你家的亲戚。”他于是替阳曰旦介绍了一番。少妇说:“你是我的侄子。”于是她又问阳曰旦:“祖母还健壮吗?你父母多大年纪了?”阳曰旦说:“父母亲四十多了,都没什么毛病;只是祖母六十岁了,患了重病,久治不愈,走一步都要人搀扶。侄儿实在不清楚姑姑是哪一房的,请明白地告诉我,以便回家有个交代。”少妇说:“路途遥远,很久没和家里通音信了。你回去只要告诉父亲,就说十姑问候他,他自然明白。”阳曰旦又问:“姑父是哪一个家族的人呢?”年轻人说:“我姓晏名海屿。这个岛名叫神仙岛,离琼州有三千里。我到这里定居也没多久。”十娘快步走进里屋,让丫鬟准备酒菜招待侄子,菜蔬美味可口,也不知道叫什么。

    饭后,晏海屿便陪阳曰旦游览。只见园子里桃花、杏花含苞待放,阳曰旦觉得很奇怪。晏海屿说:“这里夏天也不很热,冬天也不很冷,鲜花没有断绝的时候。”阳曰旦高兴地说:“这真是个神仙住的地方。我回去告诉父母,可以把家搬来,和你们做邻居。”晏海屿只是微笑。回到书房,点上灯,阳曰旦见桌上横放着琴,便请求聆听一下他的琴曲。晏海屿于是调校琴弦。十娘从里面出来,晏海屿说:“来,来!你为侄子弹一段吧。”十娘便坐下,问侄子:“你想听什么?”阳曰旦说:“侄儿素来不读《琴操》,实在不知道想听什么。”十娘说:“只要随意命题,都可编成乐曲。”阳曰旦笑着说:“海风引导帆船,也可以作一曲吗?”十娘说:“可以。”她随即按弦拨动,好像本来就有乐谱,意味融入音调,气势奔腾;阳曰旦静心体会,好像自己还在船中,被飓风摇摆颠簸。阳曰旦惊叹欲绝,问道:“我可以学吗?”十娘把琴交给他,试着让他弹拨,说:“可以教你。你想学什么曲子?”阳曰旦说:“刚才你演奏的《飓风操》,不知道得学几天?请先录下曲谱,让我哼唱。”十娘说:“这首曲子没有乐谱,我是用意念谱写的。”她于是另外取来一张琴,示范勾、剔等指法,让阳曰旦模仿。阳曰旦练习到一更多,音律节奏粗略合谱,晏海屿夫妇才告别离去。

    阳曰旦凝神注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