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登此昆吾虚

    第二百八十七章 登此昆吾虚 (第3/3页)

,火浣之布,其中昆吾刀切玉如切泥,火浣布投火而除垢,乃是神异至极的宝物。

    这两种宝物本来都被当作传说,直至近代石棉纤维纺织工艺成熟,世人才明白所谓「火浣布」,应该就是石棉布的前身。

    而「昆吾刀」的存在与否,一直却未有定论,比如刀剑爱好者魏文帝曹丕就在《论典》中言之凿凿地表示,这样的刀根本就不存在。

    近代有人将「昆吾刀」推测为混有锋利解玉砂颗粒的陶轮,通过比玉石更为坚硬的解玉砂打磨,从而切割坚固的玉石,并与神秘的「刻玉」技法联系在一起。

    然而这个推测尚存疑问,因为古砣工迹和解玉砂痕,在上古玉器上并不少见,古人不至于如此少见多怪,更难以解释从良渚玉器到战汉时期都存在的、细如毫毛的游丝毛雕。

    比如良渚玉器神秘的阴刻线,密度最紧者1毫毛之间居然刻划了4-5条阴线;战汉时期的游丝毛雕,也是密如毫末令人震惊,无论微距放大多少倍,都只能找到“尖锐器”游走特征的轨迹,难辨砂痕,无法用砣具施以解玉砂的工艺来雕刻了,反而更像是用一种神秘的“尖锐器”所刻制,而且硬度要远远要大于玉石才行——

    这更加让人怀疑切玉如泥的「昆吾刀」真实存在。

    比如《山海经》说“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上古的铜合金刀剑两千多年出土后锋利无比的例子是不乏的,所以用这样的铜合金制成雕玉的昆吾刀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时也有人提出质疑,古人应该是用荸荠、明矾、蟾酥和癞蛤蟆等物质混合蒸煮,将玉的硬度直接降低一至二度,此时再用刻刀雕刻自然有如切泥。

    可问题是这个办法由于药物改变了玉石的内部结构,使用“软玉法”雕刻出来的玉石,保存时间有限,几百年后可能发生变质,根本达不到古玉传世的目的……

    “嗯,用此物切玉,确实是易如反掌……”

    想到这里江闻就明白了,元楼子恐怕是看见能够切金断玉的钟乳石,自然联想到了这个悬案,顿时手舞足蹈了起来。

    江闻也若有所悟地说道:“前辈,你说切玉这个「昆吾」,会不会和伱先前提到的「昆吾之国」,二者之间有所联系?”

    元楼子闻言一愣,仿佛魂灵都失落到了地上,随即双眼恍惚转动着,似乎有某种冥冥之光正照耀在他的瞳仁之中,嗫嚅说道。

    “你的意思是……这里……”

    江闻点了点头,一边慢慢向老道士视觉的死角挪动着。

    “嗯,或许「昆吾」二字所指的,其实和欧冶子铸剑,本就是一个东西。”

    “颛顼重孙陆终,乃帝喾之时火正,自然懂得以火铸造之术,随后陆终生子六人,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晏安,六曰季连。”

    “长子昆吾为陶正,铸造之术也因嫡长传承,昆吾一族在夏时为启铸鼎,堪称盛极一时,直至夏末身为雄伯助桀为虐,遭商汤迁灭,剩余族人想必是向南逃去,投奔昆吾幼弟季连的后代——芈姓楚人,这才来到的南方楚地!”

    元楼子被一阵狂喜所击中,看着江闻欢欣鼓舞地说道,两行老泪却不由自主地流淌了下来,缓缓瘫倒在了地上。

    “老夫明白了!这些向南的昆吾族人流落四散,其中一支掌握着昆吾一族的铸造之术,最终辗转成为春秋末年的铸剑大师欧冶子!”

    “我懂了!「欧冶」就是「昆吾」!「昆吾」就是「欧冶」!”

    “老夫没有找错!老夫在丰城旧狱见到「昆吾」二字的古篆迷惑至今,如今终于知道「昆吾」的含义了……”

    元楼子正处于神情恍惚之中,神态诞罔地说着胡话,似乎在剧烈刺激下,精神世界再一次濒临崩溃。

    然而此时,忽有一道疾风迅影朝向他袭来,只听砰的一声,老道士只觉得四周天旋地转,视界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晦暗,只剩一股声音迟了半拍传入耳中。

    “昏昏倒地——”

    “嘿嘿,看来这次咒语念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