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血战

    第十一章 血战 (第2/3页)

宦官魏忠贤排挤、御史王际逵弹劾,遂被削籍。

    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辞别时,崇祯命制武刚车、神飞炮等。械成后,编辑《军器图说》以进崇祯。

    因功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厘,不与宦官同流告归。著有《疏草》2卷、《西清集》20卷、《管涔集》5卷。

    他的《军器图说》首次介绍了燧发枪(书中称为自生火铳)。

    将鸟枪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燧发枪在发火装置上安置燧石发射时,由射手扣动扳机,安置于扳机上的龙头下击同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装药室中,使火药燃烧,产生气体推力,将弹丸射出。

    这种枪只要连续扣动枪机,摩击燧石,便可发射,因而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

    燧发枪的制成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它的改造与完成大致与欧洲属同一时期,然而在大明并未得到及时的推广,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沐忠显身后的护卫听到命令,赶紧把一杆装填好的燧发枪递他,

    深吸一口气,沐忠显把燧发枪架在寨墙上,目光里只剩下了那个鞑子,越来越清晰。他感受着风向风速,判断着远近距离。锁定目标,扣动钣机。

    “砰”的一声巨响,一股青烟从燧发枪上升腾而起。

    寨前的那个汉军旗清兵应枪而落,他至死也没想到这个寨子里,居然还有这么猛的火铳,和这么厉害的火铳手。

    沐忠显这一铳正中这名名汉军旗清兵的面门,虽然他戴的有长长盔枪的头盔,能对头,后脑,咽喉都能做到很好的防护,但面部正面却是没有保护的。

    这支燧发枪的弹丸比明军通常使用的火绳枪重一倍,这是由于毕懋康发现西洋人火铳的弹丸一般都重达五钱四分至六钱七分之间,而明军装备的鸟铳弹丸只有二钱七分,经过射击对比他发现,西洋人的火铳威力大,射程远,明军的火铳远远不如。

    于是,在他的主持下研发的燧发枪,把铅弹制成的弹丸增重到五钱四分,铳管加厚,装药量增加,相应地威力也大大增加。

    沐忠显这一铳弹丸打在他脸上,铅弹制成的弹丸发生破裂变形,把这名清兵的半张脸都给打烂了,直接掉落马下,一命呜呼。

    他座下的那匹战马吓的“唏律律”两个前蹄高高扬起,然后,也不管摔在地上的主人,撒开四蹄扭头就跑,

    沐忠显面无表情的把发射后弹丸的燧发枪递给他身边的一名护卫,又从另一名护卫手中接过一杆装填好的燧发枪,瞄准那名明显就是鞑子中领头的牛录哈拉奇就是一铳。

    弹丸从哈拉奇的头顶呼啸飞过,击中他身后的一名鞑子,那名鞑子,身子在马上晃了两晃,最终“噗通”一声也跌下马来。

    寨中响起一阵欢呼,士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