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宋献策进城

    第四十一章 宋献策进城 (第3/3页)

儿。

    拿牛道士私底下的话说,这矬子就是个神棍,平日里只有他装神弄鬼糊弄别人的份。至于谁想要坑算于他,却是痴心妄想。

    然而事情逼到现在,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今日一大早,牛道士便亲自带了一队人马,出城几十里去接宋献策。

    宋献策这一次轻装简行,只随身带了两个贴身侍卫。见牛道士派车来接自己,于是也没客气,和侍卫一起上了马车。

    一路上,牛道士不住地重复着自己瞎话,经过这几天的润色和修改,这瞎话编得也更圆全了一些。

    因为目前已经注定要和大侠们共处一城了,所以这次牛道士把大侠们的功绩也添加进去不少。

    当然这些大侠摇身一变,身份都变成了自己和巫山伯为了大顺江山,在民间访贤募才,苦苦寻找来的侠客高人,豪杰义士。在潼关一战中更是为大顺血战连连,立下不世功勋。

    宋献策一路上听着牛道士的解说,也不应承,只是默默的听着。等车子到了潼关的城门口时,宋献策特意打开车厢的帷帘,看了看城头的旗帜。

    他发现城楼上确实是大顺的旗号,守城兵丁们的头发也都完整,没有剃过头的样子,这才算出了一口气。

    等进了城,宋献策发现城门口居然有人在给百姓分发白面馒头,这让宋献策吃了一惊,忙问牛道士这是怎么回事。

    牛道士口若悬河,编出了一个江南少年富豪,心向大顺,仰慕永昌皇帝天威,万里来投顺军。不但在战场上悍不畏死,之后又散尽家财,赈济灾民的故事。

    宋献策听着离谱,却也默不作声。他对牛道士之前所说的那些话全然不信,虽然不说话,但牛道士说的每一个字,他深知都要怀疑上几遍。

    然而城门口秩序井然的派发馒头,这个事不太好造假。如果不是战事平息,城门口万万不可能如此的平静如常。

    宋献策看着拿着馒头,喜庆颜开的百姓,心中也是有些触动,正当他不动声色,暗中观察这些百姓,有没有可能是牛道士故意找来的,演戏给自己看时。熊元霸却跳进了车厢......

    ...

    此时熊元霸知道对面坐着的侏儒是宋献策。却也没有太多的礼节,抱了抱拳后,便大大咧咧的一屁股坐在了车厢里的座位上。

    顺便还从车厢里探出头去,挥着手向张小帆和他的打手们各种嘲讽。

    张小帆见是城内土著的车,知道追之不及,也就纷纷停下了脚步,没有继续追赶。

    这个突然的变故,让宋献策感到有些意外。也知道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是牛道士事先安排好的。而熊元霸的这一番率意的行为,也让宋献策起了兴趣。

    一路上牛道士不断讲述,他都没有应过一声。这次反而主动对着熊元霸开口道:“不知这位壮士如何称呼?是和车下的那些人有什么仇怨么?”

    熊元霸瞪着两个大眼睛,看着宋献策,心想:“这游戏真不智能。既然封了语音互动功能,至少这个时候也应该弹出一个文字选项,以供我选择啊。

    这啥都没有,可让我怎么回答你?我又不会哑语!”

    牛道士却看出了俩人的尴尬,轻轻咳了一声,用袍袖遮挡,指了指自己的喉咙,又摆了摆手。示意宋献策对面的这个人是个哑巴,说不了话。

    宋献策看到牛道士的手势,心中已是会意。不过同时却还生出了一些好感。

    原来他身材矮小,从小就因为这身体缺陷的事情,备受亲邻的欺凌。成年后凭着缜密的心智,才有所改变。

    然而即便是这样,大家也只是尊他的身份高崇。见到他时,却也始终带着异样的神色。

    今天见了熊元霸大大咧咧,丝毫不在乎自己的身份。而且此时看到牛道士的比划,知道熊元霸竟然也是个“残疾之人”。不禁有些感同身受。

    于是道:“我看这位壮士豪迈不羁,刚才一路上也听老牛说了不少你们的故事。我在军中还有些门路。如果壮士你想投军,或许我可以帮忙,去跟巫山伯分说一二。”

    听到宋献策的招揽,牛道士心中好笑,暗道:“若是能招到这些大侠效力,还用你宋献策保举么,马世耀那边早就扫榻以待了。”

    果然,熊元霸听到宋献策招揽自己加入大顺军,便笑着摆了摆手,知道不是什么好任务,便不再接这茬了。

    他如今一心只想着去当铺换了银子当潼关城主,怎么可能屈尊去当什么马世耀的手下。

    宋献策的性格本来就不愿意说话,想让熊元霸投军也是一时之举,见熊元霸无意,也就没有继续坚持。

    牛道士这一路上各种吹嘘潼关之役的经过,如今见到大侠正主上了车,反而不太好聊什么了。

    一路上,几人相继无话。

    不一会,马车就行到了原来的“望云楼”,如今改名为“大顺.督师府衙”的宅院前。

    车夫缓缓的停下马车,然而几个人还未等下车,便闻到了一股浓重的血腥之味。

    宋献策吸着鼻子,皱眉道:“好大的血腥味啊!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

    注1:六政府就是六部。李自成西安建国时,改六部为六政府。我写着也别扭,但没办法,人家就是这么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