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七章 (第2/3页)

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生一”,一是道的载体,而朴则是道德的体现。得道以德,德的最高标志就是返朴归真,所以,

    “得一”也就是得朴。天得一以清,大脑得朴则断事清明。地得一以宁,身体得朴则健康安宁。

    神得一以灵,人的精神得朴则断事灵验。谷得一以盈,血脉得朴则精气充盈。

    精气是朴的物质基础。万物得一以生,人体细胞得朴则自然健康繁殖。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自我得朴则可以确立合乎道的处世法则。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致之,即由治身之道推广到治国之道。推而言之:统治阶级(天)不凭借朴治,使政治清明,国家将恐分裂;百姓(地)不凭借朴治使社会安宁,国家恐将引发动荡;人们的精神不凭借朴治得以慰藉,恐将产生信仰危机;山川河流不凭借朴治获得充盈,水利资源恐将枯竭;万物不凭借朴治来保护,恐将毁灭;侯王不以朴治国,反而自视高贵,其统治地位恐将被推翻。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车无本。任何事情都是相反相成、互相转化的。守贱则贵,筑基则高,世间之所以有贵,是因为有贱为之衬托;之所以有高,是因为有下与之相对应。

    正如那些显赫的统治者们,他们的高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他们的贵,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铸成的。

    其实,不道的帝王们也非常明白这些道理,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所以,他们用孤、寡、不谷来称呼自己,表明自己是以民为本,以民为基的。

    对此,老子给予彻底否定:“这不是以贱(民)为本呀!难道不是吗?”以民为本的统治者施行的是

    “无为之治”和

    “不言之教”,而不是在自己的称谓上作文章。他们称孤道寡,只不过是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真正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高贵的统治地位罢了。

    因此,他们的统治地位也只能有数辈而已。就治身而言,只有炼己筑基,使河车转动,身体才能健康长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