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八章 (第1/2页)

    【原文】上德不德[1],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2],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3]。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4],而乱之首。前识者[5],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6]。故去彼取此。

    【注释】[1]上德不德: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

    “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3]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

    [4]薄:不足、衰薄。[5]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

    [6]华:虚华。[7]处其愿:立身敦厚、朴实。[8]薄:指礼之衰薄。

    【译文】具有上等德性修为的人不去行规范之事,就因为他不行德之规范之事,所以他才有德;具有下等德性修为的人行事都按照德的规范要求去做,就因为他执着于德的规范行事,所以他反而无德;具有上等德性修为的人本着自然无为的宗旨行事,因而他能无所不为。

    具有下等德性修为的人执着德的规范行有为之事,因而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具有上等仁爱修为的人行仁爱之事,因而他本身就没有作为。

    具有上等信义修为的人行信义之事,因而能在信义方面有所作为;具有上等礼仪修为的人执着于推行礼仪典范,但是却没有多少人与之相呼应。

    因此,就整个社会的变迁来讲,由于人们背离了道后才用德去规范行为,背离了德后才用仁去规范行为,背离了仁爱后才用信义去规范行为,背离了信义后才用礼仪去规范行为。

    礼仪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社会上忠信观念淡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