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志(3)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四章 天志(3) (第1/3页)

    【原文】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1]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们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

    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何以知其不明于天意也?以处人之家者知之。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避逃之者。

    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家,不戒不慎之,而有处人之国者乎?”今人处若国得罪,将犹有异国所以避逃之者矣。

    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处人之国者,不可不戒慎也”。

    今人皆处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将无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极[2]戒也。

    吾以此知大物则不知者也。【注释】[1]说:解释。[2]极:即

    “儆”,通

    “警”。【译文】墨子说道:“天下为何会发生动乱呢?这就是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都是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明白大道理。”怎么知道他们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明白大道理呢?

    以他们不明白上天的旨意就可知道。怎么知道他们对于上天的旨意不明白呢?

    从他们处理家族的情况可以知道。假如现在有人在家族中犯了罪,他还有别的家族要以逃避,然而父亲以此告诫儿子,兄长以此告诫弟弟,说:警戒呀!

    谨慎呀!居住在自己人家里,不警戒,不谨慎,却能居住在别国吗?现今居住在这个国家中犯了罪,将还有别国的处所可以逃避,然而父亲以此告诫儿了,兄长以此告诫弟弟,说:警戒呀!

    谨慎呀!居住在别人的国度里,不可不警戒、谨慎呀!现今的人都居住在天下而侍奉上天,如果得罪了上天,将没有地方可以逃避了。

    然而没有人知道以此互相警戒,我因此知道他们不懂大道理。【原文】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恶。”曰天之所欲者,何也?

    所恶者,何也?天欲义而恶其不义者也。何以知其然也?曰:义者,正也。

    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

    是故庶人不得次[1]已而为正。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已而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已而为正,有诸侯正之;诸侯不得次已而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已而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已而为政,有天正之。

    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之正天子也,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说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2],天下疾病祸福,霜露不时,天子必且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我未尝闻天之祷祈福于天子也。

    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贵于天子也。是故义者,不自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

    曰:谁为贵?谁为知?曰:天为贵,天为知。然则义果自天出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为义者,则不可不顺天之意矣。

    【注释】[1]次:即

    “恣”,恣意,下同。[2]中:合理。【译文】所以墨子说道:“警戒呀!谨慎呀!一定要按照上天的爱好和厌恶来行事。”上天所希望的是什么呢?

    所厌恶的是什么呢?上天希望义而厌恶不义。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因为义即是正,怎么知道义就是正呢?

    天下有义就治理,没有义就混乱,我因此和我就是正。然而所谓正必须上级来匡正下属,没有下级匡正上级的。

    所以庶民百姓不得自己擅自肆意去从政,有士来匡正他;士不行肆意去做,有大夫来匡正他;大夫不得肆意去做,有诸侯来匡正他;诸侯不得肆意去做,有三公来匡正他;三公不得肆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天子不得肆意去做,有上天匡正他。

    现在天下的士大夫、君子们对于天子匡正天下都很明白,但对上天匡正天子却不知所以。

    所以古代的圣人明白地将此道理告诉人们,说:天子有优点,上天能奖赏他;天子有过失,上天能惩罚他。

    如果天子赏罚不当,刑罚不公,天就会降下疾病灾祸,霜露失时。这时天子必须要喂养牛羊猪狗,洁净地事务粢盛酒醴,用来祭祀上天向上天祈求降福。

    但我从来就不曾听说过上天向天子祷告和求福的。我由此知道上天比天子高贵、庄重。

    所以义不从愚蠢卑贱的人中产生,必定从高贵而聪明的人中产生。那么谁是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