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明鬼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五章 明鬼 (第1/3页)

    【原文】子墨子言曰:逮自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为征。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

    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1]无罪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

    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注释】[1]退:当为

    “迓”,即

    “御”,有袭击的意思,率径:当读为

    “术径”,在古代,术为车行的道路,而径为步行的道路。【译文】墨子说:自从当初夏商周三代的圣王去世以后,天睛失道诸侯相攻伐。

    所以出现了君主对于臣子没有恩惠、臣子对君主没有忠心,父对子不慈爱、兄对弟不关心、子对父不孝顺、弟对兄不敬的现象。

    各级得政长官不努力于政事,平民不努力生产。民众中有人变为淫暴的流寇与混乱的盗贼,用兵器、毒药、水火,在大小道路上袭击无辜的百姓抢夺别人的车马衣服来为自己争取利益。

    从这时起,天下就大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因为人们怀疑鬼神的存在,也不了解鬼神能赏贤罚暴。

    现在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信鬼神能赏贤罚暴,那么天下怎么还会混乱!【原文】今执无鬼者曰:“鬼神者固无有。”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疑天下之众,使天下之众皆疑惑乎鬼神有无之别,是以天下乱。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故当鬼神有无之别,以为将不可不明察此者也。

    即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不可不察此者也。既以鬼神有无之别,以为不可不察已,然则吾为明察此,其说将奈何而可?

    子墨子曰: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

    请惑[1]闻之见,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注释】[1]请惑:即

    “诚或”请,通

    “情”。【译文】现在坚持无鬼论的人说:“鬼神本来就是没有的。”而且向天下百姓宣扬这种论调惑乱民间,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所以墨子说:当今天下的王公大人和士君子,确实想要兴起天下之利,而除去天下之害,那么对于鬼神有无的辨别,就是不可不考察清楚的。

    既然鬼神有无的问题,是不可不考察清楚的,那么我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将怎样论证才行呢?

    墨子说:凡是天下要考察有无的原则,必定是以众人耳目所见所闻的实情以知有无来作为标准的。

    确实有人听见了、看见了,那就肯定是有,从未听见过、看见过,那就必定是无。

    【原文】然则吾为明察此,其说将奈何而可?子墨子曰:“是与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1]无。若是,何不尝入一乡一里而问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若莫闻莫见,则鬼神可谓有乎?”【注释】[1]:此上

    “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9字原脱。【译文】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明白地考察(这个问题),这其中的说解将怎样才对呢?

    墨子说:“天下用以察知鬼神有无的方法,必定以大众耳目实际闻见的有无作为标准。如果确实有人闻见了,那么必定认为鬼神存在,如果没有闻见,那么必定认为不存在。假若这样,何不试着进入一乡一里去询问呢?从古至今有生民以来,也有人曾见到过鬼神之形,听到过鬼神之声,那么鬼神怎么能说没有?假若没有听到没有看到,那么鬼神怎能说有呢?”【原文】今执无鬼者言曰:夫天下之为闻见鬼神之物者,不可胜计也。

    亦孰为闻见鬼神有无之物哉?子墨子言曰:若以众之所同见与众之所同闻,则若昔者杜伯是也。

    周宣王杀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其[1]三年,周宣王合诸侯而田[2]于圃,田车数百乘,从数千,人满野。

    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3]车中,伏弢[4]而死。

    当是之时,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为君者以教其臣,为父者以警其子,曰:“戒之!慎之!凡杀不辜者,其得不祥,鬼神之诛,若此之憯遫也[5]!”以若书之说观之,则鬼神之有,岂可疑哉?

    【注释】[1]其:同

    “期”。[2]田:打猎。[3]殪:仆倒。[4]弢:弓套。[5]憯遫(cǎsü):快速的意思。

    【译文】现在坚持无鬼的人说:全天下看见鬼的形状与听到鬼的声音的传说不计其数,但是空间谁来做证?

    墨子说:如果要以众人共同看到并共同听到为准,那么从前杜伯的事就是这样的例证。

    周宣王杀死了他无辜的臣子杜伯,杜伯说:“我的君王要杀我,但我是无辜的,如果人死后没有知觉了,那也就罢了;如果人死了还有知觉,那么不出三年,必定让我的主上知道”。

    三年之后,周宣王会合诸侯在圃打猎,打猎用的车子有几百辆,随从有几千人,遍布田野。

    到了中午,杜伯乘着白马素车,穿戴红色的衣帽,握着红色的弓挟着红色的箭,追赶周宣王往车上射箭,射中了周宣王的心窝,周宣王折断了脊骨,倒在车中,伏在弓袋上死了。

    那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