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生活惬意风雨来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五章 生活惬意风雨来 (第1/3页)

    两年时光不长也不短,京城五少在这两年之中情谊日深,虽刻意掩盖锋芒,却总会在成长中透露出些许璀璨!

    杨修时年十六岁,才名早在洛阳文人圈中远播,况且杨修好以文会友,又加上家世显赫,除了几位结义兄弟外,在洛阳才子之中也算是新晋才子的核心人物。当然他所交好友均是世家大族子弟,寒门子弟他自然看不上。杨修当然最擅长的仍旧是字谜,相传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先使属吏魏朗为之操笔,久而未出,遂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邯郸淳时甫弱冠,只见他从容捉笔,少许构思,一挥而就,碑以载孝,孝以文扬。蔡邕闻讯来观,手摸碑文而读,阅后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洛阳文人皆不知蔡公所言何意,询问蔡公也是笑而不语。一日杨修与众多才子豪饮之后,大笑说道“蔡公之意我早已知,'黄绢'就是有色的丝,是'绝'字;'幼妇',即少女也,女旁少字,是'妙'字;'外孙',乃女之子也,女旁子字,是'好'字;'齑臼'乃受五辛之器也,受旁辛字,乃辞字!蔡公之意便是‘绝妙好辞’!”。后有好事者将此话告知蔡公,蔡公大赞杨修为“极慧俊才!”,至此杨修才名更盛。

    司马懿已至十二岁,司马防也早早为取字仲达,其兄司马朗好友崔琰曾与他家中与司马懿相见,交谈之后发现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并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恰巧当时下人有一事不能决断,找不到司马防也未寻到大公子司马朗,司马懿见状问其原因后便果断处理。崔琰对其大赞,对他兄长说:“伯达,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更是多次在外宣扬司马家二公子的才能。司马朗也很开心将此话告知其父司马防,不想却被司马防严厉教训。司马懿当即想起孔熠结义时所说‘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日后便更是低调起来,雄心壮志藏于心,不过由于过于谨慎,时常走着走着便要回头望一望是不是有人盯着自己,却也落了一个“狼顾之相”的笑称,可他却不以为意。

    袁耀也已至十二岁,却未到生辰尚未取表字,与其他四人结义之后,深感同为兄弟其他几人均学识渊博,而自己不及他们,常常因此郁闷不已,一日与孔煜说起,孔煜开解道:“三哥,个人际遇不同,难道你想做治经的博士么?兄长家学渊源出于治兵之道,何苦舍近求远,只需涉猎历史,增强武艺,随着自己的心意成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不也是受人敬仰么?”袁耀听闻之后,解开心结,修习武艺更加刻苦,甚至还求父亲让他早早进入军营体验生活,身子是越发精壮,武艺也越来越强,可性子依旧大大咧咧,常常对兄弟们说:“将来耍嘴皮子、动心眼你们来,若是需要我带兵相助,只管唤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