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九天疑云 第十五章 辩证朝堂(二)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卷 九天疑云 第十五章 辩证朝堂(二) (第1/3页)

    此时,朝堂一众大臣的眼神都聚集在张长生身上。李党众人无一不面露难色,他们本以为能写出七律佳作的人,至少心智健全,没想到此子似有……脑疾一般。

    而对于这种情形,最开心不过的就是王党众人了,张长生表现的越弱智,他们就越高兴。虽说不能表现出来,但恶心恶心李党还是可以的。

    反观老院首,此时依旧神态自若,仿佛这一切和自己没关系一般,他对张长生是无条件信任。

    “为什么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呢,其实它有三层意思。”张长生卖了个关子,看着周围眼神轻蔑的众人,心中不免轻啐一声。

    “哪三层意思?”这时,永定帝开腔了,他对这个新奇的说法,还是兴趣颇深。

    “做好一道菜的关键,在于做菜厨子的厨艺,而治理一个国家的关键,就在于陛下的贤明。”

    “所以这其一嘛,就是小鲜的烹饪。各位大人平日……可曾下厨?”

    众人闻言,有默不作声、有轻微摇头……像他们能站在朝堂,哪一位不是国之重臣,所以别说下厨了,平日里可能连菜都没买过。

    “什么是小鲜?我们可以理解为小鱼小虾、萝卜青菜。那么在烹饪这道美食的时候呢,最重要的就是火候。”

    “火候大了,菜就会炒焦烧糊,火候小了,菜就夹生吃不了。只有火候把控精准,才能做出来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让人食指大动。”

    “那这和治国理政有什么关系?”王丞相反问。

    “怎么没有关系?治国也是如此,纵观历史千百年,但凡当政者赋税徭役过甚,哪次不是引起民怨。一时间,揭竿起义者数不胜数,最后难以善终。”

    “而那些无心朝政,只顾自己花天酒地的昏聩之人,哪次不是奸佞横行,百姓哀声载道,但逢国难不战而败,最终沦为历史的笑谈。”

    “只有那些精图励志的贤明之君,就像当今陛下一样的人,才有能力打造一个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无一不对其称赞有加。”

    张长生顺带着,拍了永定帝一个马屁,而永定帝听了张长生的解释,眼睛是也是一亮,频频点头颇为认可。

    “所以这治国理政,就像烹饪小鲜一样,火候很重要。”张长生说完,舔了舔发干的嘴唇,看向还在回味中的王丞相,眼神中闪过一丝得意。

    “言辞虽然庸俗,但细细品来确实是这个道理,那第二层意思呢?”过了许久,王丞相从回味中醒过神来,轻轻点了点头,眼中带着些许认可的看向张长生。

    “至于第二层意思嘛,就是做菜配方了。”

    “请赐教。”王丞相这时语气缓和了不少。

    “想要做好一道菜,除了厨子的厨艺和火候的掌控,最重要的就是食材和调味品的搭配了。”

    “一道美味只有食材,没有调味品不行,这样做出来的食物索然无味。反过来只有调味品,没有食材也不行,总不可能一群人,端着一个盐罐子在那里舔吧。所以该切肉就切肉,该放盐就放盐,平衡搭配很重要。”

    “就像治理一个国家,重要的就是一个官员的任用。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有人擅长打仗、有人擅长谋划、有人擅长管理、有人擅长断案……而陛下作为掌权者,就是根据每个人的擅长领域,来合理的安排岗位。”

    “不可能说,陛下突然安排你组织带兵冲锋。陛下也不会无故安排一个草莽之人,坐在王大人的位置。一切的官员任用,都是要经过慎重考校,才能确定下来。”

    “所以放在治国理政上,这第二层意思就是眼光,看中的就是选人用人的能力。”

    永定帝听到这里,差点儿没站起来,给张长生鼓掌。这小子说的太好了,还真就是那么回事儿。

    而此时的王丞相,对张长生也是刮目相看,他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竟然对治国理政的认知如此深邃。

    短时间惊诧过后,王丞相看着张长生俊郎的面庞,出声询问道:“那第三层含义呢?”

    张长生见王丞相语气缓和了不少,目光也是稍稍一滞,这老梆子怎么对自己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过他并没有多想,而是继续说了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