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人才
第六十二章 人才 (第2/3页)
、辽、金之间就有许多起这样的事件。张万,原为宋朝的一个落第书生,心灰意冷之下远走西域,在兴庆城被李元昊发现,委于准备建国计划的重任,为西夏走向汉化和189年的强盛开启了始端。与他同行的吴为,原为宋朝的一个小县令,因为人正直得罪上司而丢官,借酒消愁之际正好遇见张万,两人愤而同赴兴庆,同被李元昊重用。相比张万,吴为更狠,提出西夏要立千秋功业就要入主中原,占汉人之地,用汉人之才,致使西夏与宋国的战争成为两国之间的主旋律。
就在这南唐,也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个小人物,因在南唐不得志,愤而投奔北方,甚至成为宋朝一举灭南唐的最大功臣。这个人就是樊若水。
樊若水也是江南人,父亲是池县某小县的县令。樊若水在李煜当政期间到金陵考进士,但却被涮了下来,他不服气,就开始直接给李煜上疏,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但可想而知,那些建议怎么也不会到达正满门心思烧香拜佛的李煜手里,就是到了,也是白搭,廖居素都以身死谏了,结果仍如石沉大海一般。樊若水一气之下,就准备投奔北方的赵匡胤。为了纳上一个好的投名状,他就开始琢磨起如何帮助宋朝军队渡过长江的难题。于是,他先到了离金陵只有八十多公里的军事重地采石矶,假扮和尚,每天到江边转悠,到了晚上,他就把一团丝绳的一端系在南岸,然后驾着船,带着绳子扯到北岸,用这个方法来测量江面的宽狭程度。情况摸清楚以后,他就跑到北方,向赵匡胤建议在采石矶造浮桥渡江。
说实在的,这樊若水的学问水平也的确不乍地。《宋史》为他定性为“学浅”,也就是学问浅薄,还附有一个小故事作为证明。有一次,赵匡胤跟他聊天,询问他名字的来由。樊若水回答说,前唐有一大臣叫倪若水,为人刚直,我因崇拜他,方才取此名。他话一出口,“人皆笑之”。原来唐朝那个大臣叫倪若冰!古代这个“冰”字就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一点,看上去的确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