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篇 张载祠

    第六十六篇 张载祠 (第2/3页)

  1.张载安家眉县横渠

    “母亲,我们已经没有多少盘缠了,不如就把父亲安葬在这里吧!”张载望着他的母亲,伤心地说。“我听说河南汴京还发生了战乱,我们如果再往前走,肯定是凶多吉少。”张戬停下脚步,抱怨道。“你们的父亲说过要把他葬在河南汴京的祖坟里,我不能不遵从他的遗言啊!”母亲陆氏咬着嘴唇,为难地说。“母亲,葬在何处不是安葬呢,你要顾全大局为我和张戬以后的仕途考虑啊!”张载抹着眼泪,痛苦地说。“好吧,我们就把你父亲安葬在横渠的大镇谷迷狐岭吧!”母亲陆氏呜咽着,抽泣着说。张载和弟弟张戬以及母亲陆氏走在前面,仆从们拉着灵柩走在后面,他们在大镇谷迷狐岭选了一处荒地便准备埋葬自己的至亲张迪,仆从们从农家借来了铁锹和灰线,五六个人相互配合挖出了一座墓穴,之后仆从们将灵柩从马车上抬了下来,他们前呼后拥将灵柩放入了墓穴中,接着他们用铁锹取土堆起了一个高高的坟丘,张载和他的弟弟张戬趴在坟墓前哭得昏天抢地,母亲陆氏啜泣着将纸钱、纸马和纸人烧了起来,之后在祭祀台上点亮了冥烛、放上了祭品。“母亲,我们就在前面的村子里安家吧!”张载搀扶起母亲,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母亲陆氏点了点头,她招呼大家向山下走去,来到村子后,她用剩余不多的钱买了土坯、木材、砖瓦和石灰砂浆等,之后街坊邻居都来给他们盖房子,有的人砸土坯、有的人运木材、有的人搬砖瓦还有的人拌石灰砂浆,街坊邻居们相互配合干得热火朝天,他们给街坊邻居做好香喷喷的饭菜端来热腾腾的茶水,一天又一天,从最开始的开挖槽基到筑基砌筑再到放置柱顶石,又从包砌台明到望椽安置再到毡背铺瓦,四五间房屋就在昼夜交替的日子里盖了起来,就这样张载和弟弟张戬以及母亲陆氏在横渠安了家,他们与这里的街坊邻居一块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张载上书范仲淹

    张载吃完饭后正坐在书桌前奋笔读书,他聚精会神地读着书卷丝毫没有察觉仆从的到来,仆从急匆匆地走进来说:“西夏又来侵扰我们西部边境,我们的朝廷不仅不派兵攻打,反而向西夏赠送丝绸、金银和茶叶来换取和平,我们的国家就那么不堪一击吗?”“我们不能再这样忍下去了,西夏那个弹丸小国都来欺负我们,我们必须用武力来攻打他们。” 张载将毛笔摔在书桌上,愤懑地说。“我们的朝廷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退让,那邻近的国家也会来欺负我们,到时候我们可就亡国了。”仆从叹了口气,惋惜地说。“我要立马写《边议九条》,然后上书给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冲淹,让他想办法夺回我们的失地。”张载握紧拳头,斗志昂扬地说。几天之后,范仲淹在延州军府召见了张载,他对张载独到的见解和无畏的勇气大加赞赏,但他说:“作为一个儒生,应该把精力用在传道受业上而不是用在谈兵用兵上。” 张载觉得范仲淹的教诲很受用,他告别范仲淹回到横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专研学问上。

    3.张载科考

    “我要去河南汴京参加科考,你们在家照顾好自己。”张载背起行囊,走出了屋子。“哥哥,几年之后我也要像你一样考取功名!”张戬走了出来,坚定地说。“会的,只要你用功读书,将来肯定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张载拍了拍张戬的肩膀,笑着说。“你一定要沉着应考,我和你弟弟张戬等着你的好消息。” 母亲陆氏朝他挥着手,大声说道。张载背着行囊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汴京,和他一起应考的还有苏轼、苏辙、程颢、程颐和曾巩等,而考官则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张载胸有成竹工工整整地写完了试卷,他对这次的科考之路充满了信心,几天之后黄榜出来了,张载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在侯诏待命之际,张载受宰相文彦博支持,在汴京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经》,期间他遇到了程颢、程颐兄弟,他对听讲的人说自己对《易经》的理解还不够,让他们多向程颢、程颐兄弟讨教学习。听讲的人被他的谦卑所折服,纷纷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之后不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