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历史遗迹

    第四章 历史遗迹 (第2/3页)

  萧南、李嫣然只能一阵憋笑。

    众人笑罢,便买了门票准备进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不愧是夏国佛教唯识宗的祖庭,两扇朱红色的大门尽显庄严肃穆,恢宏大气,而正中牌匾则苍劲有力,正门口两座石狮子圆目怒睁,宛如佛教护法神兽!

    众女一阵感叹,纷纷让萧南拍照留念,这可苦了萧南,萧南平常就不喜拍照,拍照技术用三人的话说就是不忍直视,惹的众女一嫌弃。

    进入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殿内主要供奉的是未来佛弥勒佛,身后则是护法神韦陀,左右则是四大天王。

    哥,什么是四大天王呐,是不是港城的?嫣然歪着脑袋问道。

    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为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这可不是港城的四大天王,一个是神仙,一个是艺人,可不一样啊,萧南只能笑着解释。

    穿过天王殿,便来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主要供奉着释迦牟尼这尊大佛。

    相传,当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右胁下出生后,立即可以自己行走,开口说话。他东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说道:“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他的出生惊动了三界,飞天赶忙为他奏乐散花,九龙立刻为他口吐清水,沐浴全身。后世的佛教信徒在佛诞日举办隆重的浴佛仪式,俗称“浴佛节”。

    又有说法,释迦牟尼是老子化身之一,当年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以一道身化名释迦,行走世间,传播道义,因此又有佛道不分家一说。

    穿过大雄宝殿,众人又一一游览了法堂、玄奘三藏院、藏经楼等佛门遗址,一路说笑,倒也愉悦,唯一不足就是佛门重地不许拍照,这倒让众女一阵抱怨。

    嬉笑间,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雁塔。

    大雁塔,塔高64米,原为5层砖塔,后来修缮为10层,后来经过战火,只剩如今的7层,相传,古印度摩揭陀国曾有众僧掩埋坠雁并建灵塔的事,雁塔之名或即源于此。唐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建立慈恩寺。唐永徽三年,为供奉玄奘法师由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层砖塔。初为仿西域建筑形式的砖土型5层方塔,其后塔渐颓毁。唐显庆元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

    众人来到塔前,与塔相比,真实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