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调休假里的契机

    第十章 调休假里的契机 (第2/3页)

就是再聊一下,你也顺便看看这里公司环境什么的,说不定有机会未来还能一起共事。”

    孙晗:“谢谢姚总,也挺巧的,我这是调休假来成都,正好您这边HR留言,就像您说的,我也是希望能有个见面的机会可以当面聊啦。”

    姚总:“是的是的。孙老师之前一直在澳洲挺多年是吧?我记得第一次沟通你也提到过海外毕竟研学和营地教育发展100多年了,国内算是有政策支持的起步不太久,你觉得中外到底差异或者说差距在哪里呢?”

    孙晗:“是的,我在澳洲12年,相对接触研学和营地教育就比较早,也一直在这个领域里算是深耕啦,其实我想先跟您交流的是,当我在澳洲初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会看到和听说很多人从爷爷到爸爸到儿子、包括兄弟姐妹,一直都在去同一个营地,我当时就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我也算是可以自问自答一下了,也正好对应您的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多点位的研学和单点位的营地,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果一定要综合来说,我觉得中外的差异有几个方面吧,包括营地建设、产品体系、人力供给、和结果呈现。”

    孙晗继续一步道:“首先营地建设方面,其实这个也涉及到异地复制。国内大多是综合性的营地,看似什么都有,但实际好像没有特别专业性的区块又。但海外就是不同主题的、不同性质的单一专业性的营地有很多,这样其实也跟用户的选择相关联,有时大而全,尤其是当家长面对很多个大而全的时候,不容易去选。大多家长并不一定能看的出教育属性的强弱或者专业程度的高低,那这时可能就会被其他因素左右,这些因素又可能导致很多这个领域的教育机构片面重视营销推广的说辞,却没有静心去大力研发内容了。至少现阶段,是存在这个情况的。

    其次是产品体系,我觉得这个方面差异非常大,海外大多有明确的课程体系,包括不同年龄段的分层教学,不同年龄段之间有递进和进阶的关联,即使学生年复一年去同一个营地里,也会感受到哪怕是同一个主题的课程,自己体验到的东西也是有延续性的,那自然会有兴趣,这点也是我刚才想自问自答的那个话题的原因。有时是去到不同的目的地,但不同目的地之间又被同一个主题所紧密的连线在一起,所以多点位,内核却不散。我之所以觉得这点很重要,也是因为研学和营地教育本身会被认为是一个高价低频的活动,那我自己也不禁会去思考,低频如何向高频去转变,或者说是否有可能去转变。我觉得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课程体系有明晰的递进性的规划,就好像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校本课程是一年级一年级进步的,当家长们意识到原来这种素质教育也有体系、也有进阶关联的时候,我觉得是会去买单的,所以这点也跟复购率息息相关。

    再有是人力供给,这点其实跟国情和一些政策有关。海外有很多老师是志愿者,当然了的确有人就是出于喜欢、出于公益来做事,但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