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 第二章 庙堂江湖

    走马观花 第二章 庙堂江湖 (第2/3页)

,虽被否决,可事实如何,各大人物其实早就铭记于心,最近这几年,也是在费尽心机的讨好其龙颜罢了……

    对于这些诸侯权贵来说,既然人家不希望自己能够“自力更生”,反倒希望自己喝酒吃饭认人为娘,既然没有盼头,倒也是乐得如此,毕竟身前哪管身后事,有福可享即可。

    而大夏便是另一番景象,不知道是因为中原温柔乡以为,民风彪悍,还是因为在那位刘氏天子的威慑之下,成为巨蟒的“獠牙”和“鳞甲”,相较于南唐那群依附的“破铜烂铁”,显然大夏朝对这类外力的利用,更为看中。

    三年前,南唐皇后难产而死,皇子也跟着早夭,导致国运大减,其龙脉也呈现出了“金龙闭目”之相。

    而这也让刘顺看出了机会,立刻下命让前蜀、后蜀,这两个自立旗号的诸侯,合并发兵五万,直取南唐的边关,而大夏的征东将军楚籍,亲率三万步卒,一万重骑兵以及八千攻城军械,直取南唐的左岭,所过之处,无往不利。

    而南唐的天子李渠,自然不会蠢到认这王八羔子,是故意近犯以此恶心自己。

    左岭边防乃是南唐的咽喉要部,如果被攻破,对于夏朝来说,便是一位一丝不挂的佳人,只能任其“索取”。

    享“兵寡而多谋,巧计而胜强”之称的南唐后起名将淮齐,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遣八万精兵火速屯兵左岭,拐道开山凿河,硬是让楚籍的兵马一步都没踏过左岭的城关,更是避免了真正意义上的正面交锋。

    而那本来左岭的地头蛇,南唐的前朝老将钟谭,却是因铸错而不利的罪名,直接就成了一个回乡享老的田园翁。

    南唐天子自然不会便宜了座下的诸侯,明目上两国的前朝权贵对两大王朝卑躬屈膝。实际上各是心怀鬼胎,恨不得天下再乱点,才可以混水之中摸肥鱼,坐收那异想天开的渔翁之利。

    对于单一的势力,不管是南唐或是夏朝,都能自信地说出“碾压”二字,即便是三四个愣头青一起造反,对两大那两个人间天子来说,也不过是块烫嘴的豆腐,烦人的苍蝇。

    但若是把两朝的诸侯权贵逼得狗急跳墙,拧成一股绳子,那将是一条能绞死两大王朝的索命绳,这也是两位真龙天子,仅是一味的削弱打压,并没有彻彻底底地将这些眼中钉打杀殆尽的原因,两朝谁先起内乱,那么就会引来另一方的索命,所以拔钉之计,只能放于长远。

    而南唐天子李渠,在对座下诸侯遣将征兵的同时,又以国子监储籍中,前朝剑法大家白闵的《太玄剑经》为赏,令天下武评十大至强榜中的李明绝,去阻击夏朝的征东将军楚籍,以及其统帅三军的三名义子。

    那一日,在天下第一城的长安城中,李明绝喝得烂醉如泥,用半日时间便参透了那号称最“玄”剑招的《太玄剑经》,酒肆的老板小二,街上的客人行人,皆是看到了有一袭白衣,单足点在一柄三尺青锋上,起剑东行。

    而过了半日,便有八百里加急传来,楚籍被击退,其麾下的三名义子皆被剑气所伤。而那身边护卫的七百亲兵士卒,更是被一气掀翻。

    战局被延后拖至数日,加上军心不稳,夏朝皇帝不得不下令,让大军右撤至南唐梁州,发兵梁城。

    但反被淮齐引兵三万伏击,加上韩行阡暗通天道,兵道及法道,轮番的骑兵凿阵攻杀之后,夏朝步卒在折损了数万兵力后,终于是撤走了所有的兵马,随着大夏的撤军,此战也不了了之。

    而经此一役,也让两座庙堂的大小座号人物,都意识到了江湖之人的重要性,诸侯权贵开始培养鹰犬高手,而举动最大的便是大夏南唐。

    两朝天子纷纷招揽江湖人士,许诺千金封地,或是官位名第,也有的是武功典籍、天下名兵等,皆各予所需,让其去刺杀或助战,用处也是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