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天——为苏联《文学报》而写

    中国的春天——为苏联《文学报》而写 (第2/3页)

永远要被诗人们当作歌颂的题材的,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铁的红军,从江西走到陕北,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在惊险的浪涛中,在没有飞鸟也没有野草的雪岭上,在无边无际的草泽中行进。他们还通过一个少数民族区,又通过一个少数民族区。他们前边有敌人,后边有追兵,左边是反动派,右边是地主们的武装,可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这“铁流”。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又一个奇迹,当一个红军的兵士在月夜的草原上,想起了家乡的歌谣的时候,他跟着就想起了那睡在离他们不远的毛**。他们就再也不能睡了,他们要守护这块土地。他们就要擦亮他们的枪,为着那个睡在他们不远地方的毛**去杀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了。这长征,这胜利,本身就是一首伟大的史诗。诗人们写了,留下了不少的诗篇,可是我们最爱读的,百读不厌的,写出了这气吞山河的长征的诗的,也还是这史诗最重要的创作者,毛**同志。我们愿意再温习一下这感情,我们愿意再朗诵这首名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国革命的中心到了陕北,毛**住在延安。延安这小小的偏僻的山城,便成为世界的名城。抗日的统一战线在这里,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在这里,革命的力量扩大和巩固在这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也在这里。延安啊!你曾经培养了多少干部,改造了多少人的思想。你那个大礼堂上,到今天还留着毛**的题字:“实事求是”。所有在延安住过的人,都曾把你当一个家,惟一的家,都舍不得离开,离开了便永远怀念。陕北的人民,原就是长于歌唱的人民,自从有了毛**,他们就更会歌唱了,更爱歌唱了。老农民孙万福见了毛**,口诵了许多的诗,到现在这首歌唱遍了中国二十几个省:“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解放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农民李增正唱出了所有人们心中的话:“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个歌,我在莫斯科听到过,在斯大林格勒听到过,在格鲁吉亚的首都梯比里斯也听到过。苏联的朋友们啊!我想你们会懂得我听了这陕北小调后所涌起的无尽的情感啊!

    抗日战争胜利了,解放战争胜利了,毛**引导着我们从一个胜利到一个胜利。胜利的红旗,人民解放的红旗,和平的红旗从北往南插,从东又插到西。全中国解放了。新中国诞生了。从世界的东方,升起了曙光。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拍手欢呼。中国的解放,给世界和平增加了多少力量。新中国是站在拥护和平的一面,站在苏联的一面,站在斯大林同志的一面!

    那一天,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日。北京的天,蓝湛湛的,北京的人们穿着新衣,心里被烧着似的兴奋,心随着歌声,随着“万岁”的呼声飞向一个地方:天安门。人的河流也奔向天安门。天安门前的广场上是一片人的海,旗帜的海。红色的波浪翻滚着。人们重复着一个声音:“毛**万岁!”人人仰首望,天安门上也站满了人,人人在人丛中找,啊!那个高大的个子正是人民心上的人,啊!毛**!啊,毛**!我们要永远跟着你,永远服务于人民,做一个不掉队的小兵。这一天,毛**站出来了,人人都看见了他,他的声音响彻了天安门,响彻了北京,响彻了全中国,也响彻了全世界。他宣布了新中国的诞生,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新的一切,便从这一天开始了。春天来了,中国的春天啊!

    在春天的中国,人民的生活,起着巨大的变化。天津有一个姚大娘,她曾经这样说过:“我,是一个穷苦老婆子。过去,在日本和国民党统治的时候,挨饿受冻,受尽欺凌侮辱。我男人蹬三轮车,摔坏了腿没钱治,我儿子卖冰,拉大车,赚来的钱不够全家人吃山芋面的。孩子们饿得哭,我生小孩两天没进一口汤水,饿得眼前冒金星,从炕上摔下来……”可是现在呢,她说:“解放后我们的日子一步登了天,我们吃得饱,穿得暖,再也不受气。我两个儿子都在工厂有了工作。”这个姚大娘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她逮住了一个特务。人民四处表扬了她,她便又说道:“这本来是我分内的事,可是人民却那么热情地拥护我,送我很多锦旗和礼物,请我到各处做报告,报上也登了我。我心里真说不出是怎么个滋味。我黑夜睡不着觉就想:这别是做梦吧,一个穷人还能有今天?连市长见了面还和我握握手。”她猛地坐了起来,看见满屋子悬挂的耀眼的镜子,色彩缤纷的锦旗,她忽然在这些中间看见一张相片,毛**的相片,她于是兴奋地叹道:“这是真的啊!我有了今天不就是他,毛**、共产党给我的么?”

    人民的生活改善了,人们的要求便也不同了。七十岁的老人们也每天夹着书本去到识字班,他们不愿落在年轻人后边。湖南《大众报》在报纸上讨论土地改革、生产、时事问题,有一千个左右的农民很热情地写稿来参加讨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旗帜,他在一九五一年的七月写信给毛**,说的是他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他从一个普通农民懂得了城乡关系,懂得了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