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散兵游勇

    第十六章 散兵游勇 (第2/3页)

,但却是沟深林密,蛇虫鼠蚁众多,本村人轻易不入后山,砍柴草都不深入山中,寻常人若不得路径,根本无法进村。

    因此,本村的防卫的重点全在前村。那条原本窄浅的小溪,经过疏浚,和近半年的不断取土烧砖,在丰水的春夏秋三季,离开了几座近期才建成的小桥,基本无法过河。

    由此可见前村的防卫重点,就在于几座跨河的小桥。

    几座小桥的桥面需要重新改造,改做成可以提起升降的吊桥桥面板。桥面平日里平铺,若有需要,提吊起桥面板,隔绝交通。

    潘阳提出:村中尚需打造几架竹制大床弩,架设于桥头,以作辅助守卫之用。

    村中守卫力量薄弱,弓弩是极好的防卫利器。急切之间制作角弓已然不及,亦无处购买,且村中并无弓手,多制作简易竹木弩弓亦可御敌。

    按厅堂中的议定:村中乡勇以枪兵、弓弩兵各半。

    潘阳粗略盘算,仅止勉强够用而已,五十个乡勇还是少了些,但小村人数仅千余口。乡勇再多些,唐家各房长老就不愿意了。

    如果事到临头,兵勇确实不够用,再临时征召辅兵便是。

    村内作坊及溪流的规划本就是潘阳所做,在各处应做如何的防御布置,自然交代的明明白白。

    最终,经唐家各房长老商议,共举唐家族长唐豕,为防匪抗盗事宜之总管,在此期间一应乡勇指挥调度、人力安排、器械准备、作坊中器物制作均由需族长统一司令,任何人不得违抗。若有不从者,唐氏全族共击之。

    潘阳潘博彦,为唐村共聘之谋主,全面参赞防匪抗盗之一应事宜。

    潘阳第一个献策便是建言族长,安排口齿伶俐之人,在全村宣讲盗匪之事,无需隐瞒,但亦不夸大。

    务必使村中各人,明了实际情况。如此,可以安定人心,不打乱当前的生活秩序,有利于后续的器械生产与防盗行动顺利展开。

    立时便有人质疑这一献策。主张应尽力隐瞒消息,不使村中骚乱。潘先生跪坐唐豕一旁,那特意新增的案几之后,目视唐豕一言不发,并不做辩解。

    一番思考之后,唐豕决定听从潘先生的建言,安排多人在村中宣扬讲解,安抚众人。

    事后证明正如先生所言,村中的景象波澜不惊。生活节奏除因初闻消息稍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