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42节 求贤若渴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六章 晋定公 第42节 求贤若渴 (第1/3页)

    晋国历史上,看来实在是找不出第二位比赵鞅更急需人才的主了。

    中行氏、范氏被灭后,逃往齐国,其族人纷纷跟随流亡去了齐国,许多人因此而成为齐国的农民,耕作于田间。

    赵鞅回想起自己与这两大家族斗争的种种往事,感叹道:“鸟雀入海而成蚌蛤,野鸡入河而成大蛤,鼋鳄鱼鳖均因势而变。唯有人是不会变的,着实可悲!”

    家臣窦犨正在身边,他微笑着对赵鞅道:“主公,臣听说:君子应哀叹不得贤人,不要哀叹缺乏钱财;应哀叹德行不足,不要哀叹得不到宠爱;应哀叹名声不美,不要哀叹不能长寿。

    象范吉射和中行寅,因为不体恤百姓的苦难,谋求私利,擅政晋国,最终导致其子孙族人流落到齐国务农耕地。这就如同原本是祭祀宗庙的牛,现在变成在田亩中辛勤耕作的牛。这就是人的变化,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

    赵鞅听后连连点头,尤其是听到窦犨说君子应该哀叹不得贤人后,想起中行氏、范氏有不少家臣,才能出众。如今没落于民间,流亡于国外,应该想方设法招之前来,委以重用。

    赵鞅主意已定,亲自草拟了一份用人名单,准备派人前去邀请。但史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故意问赵鞅:“主公,您希望让范氏、中行氏的这些良臣做什么呢?”

    赵鞅听着觉得既好气又好笑:“啊?只要是良臣,那就得好好提拔使用啊,这难道还要问么?”

    史黯也笑了,他继续问:“但是,您怎么肯定这些都是良臣呢?”

    赵鞅有些诧异,道:“难道这些人都不是吗?他们有的精于谋略,有的精通骑射,有的善于领兵,有的专于管理,怎么不是良臣了?”

    史黯正色道:“主公,这些人在臣的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良臣,所以臣才会问主公这些问题的。臣听说,事奉君主的人,应当劝谏君主之过失并帮助其改过,赞美君主之善行并鼓励其坚持,意图奉献自己之才能并为君主建功立业,举荐贤人并遴选能臣为君主所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