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淮剑气长 第二章 初相识,君提酒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离淮剑气长 第二章 初相识,君提酒 (第1/3页)

    谢温良下山后不久,雨就停了,收了伞,少年提酒沿江岸而向西山小路行。

    离淮城,毕竟是傍水小城。西山对着东山,淮水渐次成环曲折而过,若过了中间最狭隙的百米一段,继而便是才子吟唱的放舟而已,大江东去,卷千堆雪。

    如今这段时节,天渐渐燥热起来,春风也来得撩人。有经验的老舟子,都将船停泊在夹岸之中,晚来点灯,星星点点隐约水上,波折荡开倒像是银河醉了酒,栖落九天。

    夹岸确实是个好去处,山水兼之,文人踏青喜之。不一定是喜欢春天,也可能是喜欢带姑娘来,那就是春色了。

    老船夫们倒不是这样想,小百姓嘛,生活才是第一要素,心中自有算盘。

    一来,这个时节的淮水淡鱼受不了热天气,总要上来活出自由,蹦个精神,早起若能捕到些,早市尚可也卖个好价钱,赚他几两银子补贴家用,男人懂男人,谁还没有个私房钱呢?何况贵公子们啥没吃过?最贪些不易得野味。鲜鱼去刺,浇些柠檬汁,肉质爽嫩甘甜。再不济,找不到好下家,那就自己家吃呗,原始磨平的锋利木片可在一瞬间划破肝肠,去血,少些淮河水做盐,那滋味,还用说,赛神仙啊。

    二来,大多老人总要把捕鱼的技巧传给后人,何处抛竿,何时收网,学问大着呢。更奇的是,近五十年来,离淮城水岸只生菖蒲,且不似其他地方宽厚,倒像是未出闺的姑娘蛾眉,细长,可挑水中月。

    这可就给年轻,尚有些放浪的舟子调侃的借口,时常折些,借此调戏路过洗衣的姑娘人家:“小娘皮,你看这像不像你那秀眉?哥哥我可想念的很呐。”

    这种话,也就只敢说给十三四岁的豆蔻姑娘,三四十岁的少妇总得笑骂他两句,说不定还会挑眉说:“小哥,人家夫君不在,妾身一个人打扫房间多累~,你说这话,要不……就不知道小哥行不行啊?”

    累字当然要重咬,还用手拍拍巍峨山峰啊,果然和淮水一样波涛汹涌。就怕只懂些假把式的小雏鸟能一下子躁的跳江吧,大婶就是大婶,好大的婶婶嘛。

    但菖蒲这是好东西,晾干,可编篮,可纳鞋,大多船夫的妻子都会些手艺活,更有甚者,这可是教育顽皮小孩子的利器,比柳条更好用,地道足尚更宽厚,刚好出气还不会留下疤痕,简直居船人家古代教育必备。

    这最后嘛,毕竟是男人。高雅点说对岸就是官老爷们陶冶乐曲情操和练习十八般武艺的望江楼,舟子们心中,可不就是新窑子吗?老子没钱上青楼,摸不着新姑娘小嫩手,躺咱船上放放鸟碍着谁了,隔岸看灯火,听些风波小曲,做它春天的梦,想想姑娘的暖被炕,小日子确实滋润。

    我本水客,清风明月,我行舟,皆无尽也。媳妇儿,来登船,不收钱!

    谢温良和老船夫们打了声招呼,伞别在腰际傍剑,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一手抓着下摆,一手拎着酒壶,身影跳过略闪过月色的水坑,嘴角上扬道:“还好我机智,脏了,可又得几文钱呢。哥哥我岸上走~”

    伴随着自认为动听的歌声,谢温良渐行至家门,满心欢喜,仿佛手中酒都香几分醉人心。

    这小院虽然不大,可都是师傅和自己几年下来的积蓄,好不容易才选定西山临阳的一侧。傍淮水,伐竹建院倒也方便,是个隐士向往好去处。更何况不去背阴侧与老人和采茶者争地盘和利益,虽然看不见采茶姑娘,有些遗憾;加上师徒两个面善,能说一席玲珑话,离淮人生性散漫,自然不与其计较占山几许。

    旁人只知道谢温良是一说书郎,常常能和晒太阳的老人家们笑个风流,不少小娘子假装听说书怀着春意偷偷瞄上两眼,确实是青衫走马少年郎,惊堂木一拍,独占八分英气。却不知这小竹门可是谢温良七岁提剑开始,每年老酒鬼师父就削下一根中意的,火燎沥出汁,晾干坚固又耐用。

    毕竟看的书杂、多,年少早熟,谢温良时常打趣老爷子也有一颗少年人附庸风雅的心啊,不出剑还爱装大侠,非要自己建间草堂学什么风流隐士,终归少一个师娘啊。

    可情爱这事,没法子嘛,交给后代人来吧。

    可惜,少年还是知道的太少。谁不曾有过风流韵事?更何况老剑仙呢。

    谢温良只知道老爷子爱听说书,爱磨剑,偶尔赞叹一下:“好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