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鼻烟壶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闲话鼻烟壶 (第1/3页)

    我写了篇以“烟壶”为名的小说,引出两个意外后果。一是有人由看小说产生了对鼻烟壶的兴趣,转而研究与收藏烟壶,因此而扩大了烟壶的销售量;二是有人误以为我真是古董或工艺品的内行,向我打听有关文物的知识。我说自己不懂,人家就认为我保守。对头一顶,歪打正着。我感到欣然,第二项则哑巴吃黄连了。不懂就是不懂,想充里手也充不起来,只好由人家去误解。

    关于烟壶,我倒也有几句话可说,不过都是属于烟壶以外的事,与烟壶本身关系不大。

    海外有的朋友,近年想玩玩古董,收藏文物,不知从哪儿下手,我就劝他先玩鼻烟壶,因为烟壶便宜。玩古董总要先交学费,开头总要用大价钱买一堆赝品、次品、不值钱的破烂儿,钱花得差不多了,大头也当出名了,这才学到点真知识。假定要过手十件清代青花瓷器,才能鉴别其真伪、成色、年代,买十件大盘大碗什么价?买十个烟壶什么价?而在提高眼力上其作用是一样的。若为扩大知识面,并不想当专家,只想作个粗浅的杂家,从烟壶学起更合适。烟壶虽小,品类齐全,金属、玉器、陶瓷、象牙、木雕、匏器以至珊瑚、玳瑁、料器、珐琅……凡中国工艺技术所涉及的门类,它几乎都有。你不管想学哪门学问,在这儿都能找到入门的教材。

    烟壶品种繁多,学习时总会有主有次,我自己受益最多的是瓷壶和内画壶。但从中学到的并不限于烟壶本身的知识。

    烟壶出现甚晚,最早的瓷壶也不超过明末,而且多是由药瓶代用的,就是俗称“眼药瓶”的。体积不大,小口广腹,这证明我国传统的眼药多是药粉,也即是“散剂”,这一点和中药铺招牌上只写“丸散膏丹”不写药水药油可以互相印证,由此可见眼药水这玩意大概是从外洋传来的。这就提供我一个常识,如果小说中写到古人害了眼病绝不能写他点眼药水,以免贻笑大方。

    正式烧制瓷烟壶,大约是从康熙朝的事。康熙瓷壶以青花为主,主要是郎窑青花,青花开片,还有釉里红,青花加紫等。这时候大概还是烟壶的初创时期吧,所以形制很简单,大部分都是从眼药瓶转化来的“爆竹筒”,样子就像个二踢脚,间或有别样造型,为数也很少。绘图种类也不多,最出名的是“寒江独钓”和“骆驼山”。这两种画面都很有意趣,也提供不少民俗学方面的知识。“骆驼山”画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