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侃戏

    外行侃戏 (第2/3页)

段子非常精彩。其实这种戏院对我这种既有戏瘾又没闲钱的人也有他的方便处。首先你不必非攒够买一张票的钱才能进剧场,有多少钱看多少戏,三角钱一张票掏不起,分三回听也就能满足愿望。其次是一场演出有好几出戏,不见得每出你都爱听。零打钱可以只选你爱听的那出戏,开场入座,演完走人,不多费一分工夫不多花冤枉钱。另一种小戏院是把一场演出分作两部分。前半场是折子戏,后半场演整出。进门扔下几个大枚先听折子戏,折子演完,台上换守旧桌围,不愿再看就自动退席。若还想听下边的整出,就再打一回钱坐着不动。要是专看整出,前边甭来,到这时再掐着钟点入场。既省钱又不费工夫。这种戏院比零打钱那种有秩序。用不着每过15分钟就听茶房喊一回“打钱咧您哪”。

    如今戏院提前售票,对号入座。现代化了,再没有过去那种乱糟糟的样子,确是进步。但也还有不对号入座的场合,也还有不那么令人痛快的场面。有次我得到张请帖去看演出。请帖是不对号入座的。我想哪儿没人就可以坐在哪儿了。看见前面四五两排有许多空位,走去就坐,刚到椅边一位精壮汉子就用手把我一挡,伸条腿把路拦住了。我说:“劳驾,让我进去。”他不耐烦地把头往后一甩,我只得退一排去找地方。到后一排,仍有人挡驾。这位比较客气些,用手拍拍他的椅子背。我往后看了一眼,才看见椅后贴着个纸条,上写“留座”二字。直到我走到后边10多排才找到座位。这一来看戏的兴致就打消了一半。开演后好久我总想往那留座的两排看,直看到散场那里也还是大部空着。这时我就觉得还是收点小费让人坐下的办法好些。免得产生误解,以为虽然废除了认钱不认人的老规矩,又改成以官职、头衔对号新办法。看戏本是找乐子,谁愿来找不痛快?

    这50年更大的变化是在演出的剧目上,一些反动、色情、下流、凶残的剧目淘汰了,一些健康的、美好的剧目不仅保留而且有了更充分的发展。与此同时当代艺术家们又创作了大量思想艺术水平都高的好节目。人们从舞台得到思想的教益和情操的陶冶。这主流的一面,是功德无量的。若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有一些应该保存的戏,或是改改仍不失为好戏的戏,或是思想内容有问题但在艺术上尚可供参考研究的戏已没人唱或没人会唱了。我手头没有旧戏报,记不清几个老戏的名字,但随手一拈,就可以提出《山海关》《嘉峪关》《查头关》《牧虎关》《界牌关》《虹霓关》《武晤关》一大串以“关”取名的戏。和《拿侯七》《拿殷洪》《拿黄龙基》等所谓“八大拿”的戏。大概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朋友从来没有机会看过。但他们比以前的观众还是幸福得多,我爸爸那辈人就没幸运看《海瑞罢官》《望江亭》《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将相和》《穆桂英挂帅》这些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