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戏

    文明戏 (第2/3页)

明戏作者的名字,看戏的人也并不打听剧本是谁编的。数十年后,我和欧阳予倩先生住同院,偶然说起看过这些戏,他大吃一惊,问我:“这是我年轻时在上海唱文明新戏的剧目,你怎会看过。”我这才知道这些戏的来路,而欧阳老也才知道直到四十年代北方还有人唱他参与编写的文明戏。

    文明戏的演员,台风多半文质彬彬,颇有书卷气。我想这和它的创始人是欧阳老这样的知识分子有关。我甚至怀疑在天津唱文明戏的人中就有早先在上海的欧阳先生的同事。我在新凤霞女士的北京评剧一团曾碰到两位原在大观楼唱文明戏的演员,一位叫王度芳,一位叫杨星星,确实很会演戏,并有文化修养,不同于旧科班出身评剧演员。

    现在回想起来,文明戏应该算“京剧改革”的一次有意义的试验。从艺术形式来说,有许多成功之处是应当重视的,如果拿它和当时“天华景”上演的《侠盗罗宾汉》作比较,说不定它还更符合京剧本身的特点。文明戏保持着京戏的基本程式和虚拟手法。却又突破了一些程式限制,以便表现当代生活。《乾隆下江南》表现乘船,仍是一桌两椅,旁边站个船夫作摇橹状;《张文祥刺马》,马新懿站在高桌之上,作远望状,张文祥在台前跑圆场,用以表现两人距离之远,校场之大,以虚代实,极简练有力,不存在写实手法带来的空间限制。文明戏对白一般不用韵白,也不用由上海影剧兴起的“话剧腔”。用的是地道的北京话,演员说来抑扬顿挫很有表现力和亲切感。“文明戏”不完全是新创的一个剧种。它是京戏中一个门类的发展。京戏也有表现当代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