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早儿

    遛早儿 (第3/3页)

竖一个铁球门,跳迪斯科的放一只大录音机。打门球的老人多半找清静地带,举止文雅,动作潇洒,颇有绅士之风;跳迪斯科专找宽阔显眼之地,乐声一响,闻声起舞,端的是鹤发红颜,青春常驻,其舞姿之豪放,神态之自得,令看的人也禁不住手舞足蹈。若按年纪上看,如今也还是老人居多,但有病色的极少了,若以性别分类,则打门球者以老大哥居多,老大姐偶尔有之;而跳迪斯科者又以老大姐为主,老大哥纯属陪衬。近一阵跳交际舞的浪潮也赶上来了,他们的录音机要比跳迪斯科的小点,性别则男女各半。大的群落有一二百人,小的只有男士女士各一,不管人多人少,都跳得认真卖力。音乐没迪斯科那边放得响,情调却比那边来得柔,华尔兹,慢四步,探戈,伦巴,你教我,我带你,如醉如痴,自得其乐。并不问别人看了有何观感。说也奇怪,倒也没有评论港式衣着那样的热心人了。也许是如今南风北渐,洋风中渐,连跳舞耍剑的老年人也不乏穿“没裤腰”,蹬“后跟高”者,再指手画脚忙不过来。

    这些变化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的,还没看清它的过程已成普及之势,光看衣着和行为是找不到起因的。其根源在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唤起了敬人和自尊意识,各人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也尊重别人的个性喜好,但光有这个意识还不行,要紧的是先吃饱肚子,人只有在没有冻饿之忧,没有被迫害之虑时才有闲心追求生活情趣,有热心争取健康长寿。想想,为什么十年前公园里只有红袖标和样板戏呢,那时不就只有他们才活得有滋味么?

    我有些海外的亲友回来,在摩肩接踵地看过那些固定的旅游点后,我总是建议他们起个绝早,到北京的公园里去看看,那里没有什么粉饰,但能看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