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风

    竹风 (第2/3页)

十年如一日,风雨阴晴,从不间断。前年我国领导人访日,在唐招提寺见到长老,表示欢迎他访华。长老说:“我很想去中国,可是几十年来我侍奉恩师身边,没敢远离一步,如今更不能离开他了,还是等他归国探亲时我陪他一道去吧。”今年终于完成了他的夙愿。

    原来我只把长老的行为归结为“宗教信仰”。后来,一个偶然机会使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我们在大阪机场,正碰上护送鉴真和尚还乡的队伍,人很多,也很忙乱。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悄悄走进一个候机室,并约定不再去见长老。可是森本长老听说我们来了,立即从百忙中抽出身来,向大家合十问候。我们说:“长老很忙,何苦还这样客气?”他说:“你们是大和尚的乡亲,也是文化使者,我怎能不来致敬意?”

    “文化使者”几个字,一下提醒了我。只要知道日本天平文化的高度,知道日本人民对天平文化的自豪感,就会体会到森本长老对鉴真大和尚的敬意,是包含着对来自中国的“文化使者”的感激之情的。

    奈良市长一间客厅,他命名为“西安厅”;因为没有长安,也就没有平诚京和奈良的文化风貌。在这间放满中国文物的客厅内,他拿出两枚古钱给我看。一个是在奈良出土的“开元通宝”;一个是从西安挖掘出来的日本古币“和同开宝”,两枚钱的形制,字体都很相近。它们各自出土的地点,却是那么耐人寻味。看着这两枚钱,眼前就浮现出千余年前那一支不畏艰险、甘受辛劳、漂洋过海、跋涉在中国大陆的遣唐使和留学僧的队伍。而迎面走来的,又是中国的东渡高僧,赴日巧匠。那一夜,我恰好住在晁衡日夜怀念的三笠山麓,窗外春雨绵绵,我久久不能睡去,又想起这两枚钱来。我觉得两国人民祖祖辈辈用血汗结成的友谊纽带,像是一根纤绳,曾把两国文化的航程,拉到了灿烂完美、共同促进、共同繁荣的航线上。后来航道上出现了暗礁险滩,航船遇到九级风暴,那根纽带磨损了,破败了,但是由于两国人民的努力维护,终究没有断开,所以一旦雨过天晴,船仍旧能扬帆前进。日本人民对中国文化那种尊崇与感激的心情,就是他们维护住纤绳使之未能彻底折断的内在动力之一。而且我觉得,不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对今天许多日本朋友那种真挚的友好心愿,也难以理解得深刻。

    广岛一位行政官员极诚恳地说:“我们种水稻,是积累了一些好经验的,学起来也不难。你们好不好派几名农民来学习,我保证短时间内全部教会。”长岗京的人民正为与杭州建成姊妹城而努力,再三叮嘱,请作家代表团从侧面帮帮忙。而长崎的造船厂,主动提出欢迎中国造船工人来厂里实习……

    这种在文化源流方面的“认同”情感,在作家、艺术家身上就表现得格外浓重,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